当前位置:首页 >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初悟课题意思。
师:在《长征》这首诗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的胸襟,让人敬佩不已。可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去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板书课题,指明生读课题。
师:(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
师:将士在边疆英勇阵亡,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英雄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再读课题,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学会预习是高年级学生
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下面老师来检查大家的预习.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
3、师生交流毛岸英和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读通课文,知晓三封“电报”
师:课文是围绕毛泽东收到三封电报以及他回电的内容来写的。
(一)自学导航:
1. 用括号画出三封电报的内容
2. 用直线画出主席情感变化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交流汇报
1、谁来读读第一第封电报?指名朗读。
谁写给谁?理解两个新词的意思:“勋鉴”指给德高望重的人看。
“殉职”指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 你从这封里电报中知道了什么? 此时痛失爱子的毛泽东怎样表现的呢?
(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
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1)你们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你能把体会读出来吗?
引读: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已近60的毛主席失
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剜心刺骨的痛,读──
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读──
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怎么会牺牲呢?大悲无言,大爱无声,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读──
(2)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历历浮现在毛泽东的眼前,此刻主席想到了什么?
你们了解岸英吗?补充资料: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长子岸英是主席唯一健康的孩子,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
(3)当他再一次想起这些,当这些鲜活的情景再一次活生生地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生)“岸英!岸英!”
主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呼唤吗?从这二个感叹号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