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随笔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47:24

在小学品德教学渗入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随笔

曲阜市息陬镇终吉小学 张晓芳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探讨小学品徳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因此,我深深感触到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反思自己,总结以下几点:

一、明理法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小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我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如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时,要着重让他们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应该互想尊重。可见,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交流讨论法。

讨论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真正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自由、包容、接纳、开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它能让每个个体体验到我的重要,我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大家就会在这个互动中,真诚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既分享自己的简介的同时也在他们的表达中得到反思与启发。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广泛,激烈而深入的思想交流,引导积极思考,步步深入,提高认识,转变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掌握有效地行为模式。可书面交流,口头谈论,全班讨论,辩论,小组讨论,同桌交谈等多种方式。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心理发育还不完善,一个很好的安全的氛围会给孩子心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到经验,从而也陶冶学生的心灵。

三、陶冶法

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小学生的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我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次我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小明因一点儿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我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我最棒”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我最棒”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班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渐渐地绝迹了。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

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四、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和学生相处的时光,我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教学中,我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因此,在品徳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这样,我常组织学生交流“我心目中的偶像”,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优秀学生。目前在社会上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劳动这一教学目的,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光从书本中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岗位上的人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讨论中还通过时传祥的故事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白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六、培养学生耐挫能力,锻炼他们养成良好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以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强化学习理论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通过奖惩,模仿学习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某种良好的行为或消除,矫正不良行为。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困难和挫折,常常失去进取心和勇气,如不及时疏导,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在实施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事例,加深理解、认识、讨论分析,归纳遭受挫折后的种种表现,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可以运用典型形象,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锻炼法,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例如,结合每年的春游、秋游,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并且要求他们不带零食,只带开水。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又促进了他们的互助、顽强、坚毅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总之,小学品德课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今后我在品徳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不能拘泥于教材上的那一点点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拓宽知识面,我相信: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品徳课教学就一定能把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点。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作为农村老师的我,今后还要多研究、多探索关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方面努力,给农村小学生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快乐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在小学品德教学渗入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随笔 曲阜市息陬镇终吉小学 张晓芳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探讨小学品徳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因此,我深深感触到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反思自己,总结以下几点: 一、明理法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小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