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年级音乐下1
师:(总结)对,这段音乐描述的是最后一幅:比赛结束,欢庆胜利。 3.熟悉主题
师:小朋友刚才聆听音乐时对哪两个动物的形象记忆最深呢? 生:兔子、乌龟。
师:对,现在让我们听一听乌龟和兔子的音乐分别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画面上部分摆放了四个安有线柄的气球,气球上分别写有叫“快速”、“高音”、“慢速”、“低音”。画面下部分右下角一只小兔子跳入画面,左下角一只乌龟爬入画面。随后播放小精灵讲述的一段话:“听着音乐想一想,哪些气球应该是兔子的,哪些气球应该是乌龟的,请牵到它们手上。”)
(学生听辨乌龟、兔子的主题,经讨论得出结论:“高音”、“快速”的气球应牵到兔子手中;“低音”、“慢速”的气球应牵到乌龟手中。老师将结果通过连线表示。)
(课件展示:播放乌龟、兔子的主题音乐, 同时在兔子的右边出现一朵带有字母的云状气泡“Ia”,在乌龟的左边出现一朵带有字母的云状气泡“u”。)
师:大家熟悉了乌龟和兔子的主题形象,请尝试将音乐旋律分别用lo和,u唱出来。 (老师引导学生随音乐分别模唱乌龟、兔子的主题音乐。)
师:小朋友唱得真不错。谁能将兔子和乌龟的样子模仿出来呢?
(课件展示:以森林为背景,兔子随音乐从右角跳入画面,乌龟随音乐从左边爬行出现。) (老师引导学生分别表演乌龟、兔子的不同动作。) 三、表现
师:这个音乐童话这样有趣,小朋友想不想将故事表演出来? (师生推选担任龟兔赛跑的人选。) 龟兔赛跑的游戏 四、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随老师到大森林里参加了什么活动呀? 生:龟兔赛跑…… 师:你们有什么收获呀?
(师引导学生了解《龟兔赛跑》的寓意。)
师:(总结)今天的比赛小朋友们收获都不少。让我们带着收获,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向美丽的大森林告别! 五、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第十一课 好 房 子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好房子》,并领略到亲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游戏,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学会演唱《好房子》。 难点:能大胆、自信地参与音乐游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松鼠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随乐拍手进教室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回到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森林公园玩,请你们坐汽车,跟我出发吧。 (全班学生律动。) 2.小松鼠怎么了?
师:那只小松鼠怎么了?咱们快过去看看。 (出示课件一)
生:原来它没有家了,松鼠阿姨带它去找房子。 二、寓教于乐 1.拍一拍,念一念
师:小松鼠看到些什么房子呢? (出示课件二)
生:有小房子、大房子、石头房子、木房子。 师:小松鼠高兴地念起了歌谣,并用小手拍节奏: 小房子 大房子 石头房子木房子 师: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拍、会不会念? (学生拍、念)
师:松鼠阿姨也很有节奏地念了一句歌谣:
X.X—XX—lX X IX — Ix X IXX—XX—1X 0 ,1 只 要亲人喜 欢 住, 家 里 就是好房子。 师:大家想不想学学松鼠阿姨怎么拍的、怎么念的啊? (学生拍、念) 2.唱一唱
师:小松鼠和阿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了。你们听—— (出示课件三)
生:真好听,我们也想唱。 (学生学唱) 3.演一演
师:请两组小朋友扮演小松鼠,另外两组小朋友扮演松鼠阿姨,边唱边自做动作。 4.选房子
师:小松鼠选了哪座房子呢? (画外音)
生:小松鼠没选,阿姨叫它别急,那边还有房子。 5.编一编
师:那边还有些什么房子呢?你们瞧。 (出示课件四)
生:有新房子、旧房子、红房子、白房子。 师:你们也能向小松鼠和松鼠阿姨那样编歌谣吗? 生:能。 小松鼠:
新房子 旧房子 红房子呀 白房子 松鼠阿姨:
只要朋友喜欢来,这里就是好房子。 师:你能把大家编的歌谣改成歌来唱一唱吗?
(以第一段歌词为标准, 学生自编第二段歌词,再唱一唱) (出示课件五) 6.整体演唱
师:这么多房子,小松鼠到底选哪一幢呢?它要一边唱歌一边选呢,你们来帮帮它,好吗? (学生整体歌唱) (出示课件六)
师:小松鼠最后选了哪一幢房子呢? (画外音。)
生:它选了木房子。 三、感受体验 1、音乐游戏
(1)看游戏(熟悉歌曲仙、松鼠钻树洞》。) 师:木房子旁边有好多松鼠,它们在干什么呢? (出示课件七)
生:它们在做钻树洞的游戏。
师:小松鼠也想参加,松鼠阿姨同意了,并宣布了游戏规则。 (出示课件八,再次熟悉歌曲《小松鼠钻树洞》。) 师:游戏规则是怎样的?
生:谁没钻到一个树洞谁就要唱歌。 , (熟悉歌词。) (2)做游戏
师:我们也来当小松鼠,也来做游戏,好不好? (学生边唱边表现。) , 2、集体感受
师:我们做的游戏好不好玩? 生:好玩。
师:一个人能不能做呢?
生:不能,我们要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才能做。
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是集体活动?你能举例说说吗? 四、总结全课
师:小松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再也不孤单寂寞。我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小松鼠对我们说再见呢! 五、随音乐出教室
第十二课 小乐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
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的节奏乐器。 3、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在自制或演奏打击乐器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设想:
在课前让学生自行准备“做一做、敲一敲”中的自制乐器材料,如钥匙串、塑料或木梳子、铁勺、细绳、竹块等等。
在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时,先检查学生准备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情况,对准备充分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引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自备的材料发出各具特色的音响,如敲击铁勺、竹板,摇晃钥匙
串,刮动梳子,用文具盒拍击桌面,用筷子敲打碗口等。
然后引导学生用上述材料分别演奏自编或教材提供的简单节奏型,让他们聆听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演奏方式所发出的各具特色的音响效果。
在学生自由探索、创造、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的演奏方式。同时,可弹奏一些学生熟悉的曲调,让他们操起手中的“乐器”,用一些简单的节奏型为曲调即兴伴奏。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音乐感受,又能使他们享受到创造成功的喜悦。 ?
在认识四种打击乐器时,要以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为重点,一边介绍,一边示范,并要小朋友们“敲一敲,听一听”,心领神会。
(1)串铃即连成串的铃铛。介绍时可从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说起,指出它原是一种用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也称马铃,音色清脆。
(2)蛙鸣筒,顾名思义,它发出的声音很像青蛙叫。
(3)三角铁是一根弯成三角形的细金属条,用金属锤敲打发音,音色明亮。三角铁一般有两种使用方法:一是左手提着系在三角铁上的绳子,右手执锤敲击;二是左手提着系在三角铁上的绳子,右手执锤在中间快速地来回敲击三边或两边。
(4)舞板可从它的质地来谈。总之,在介绍打击乐器名称的同时,教师要示范演奏的姿势,并让学生把乐器的名称与其音色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学会使用乐器,而且能培养他们听辨乐器的能力。
在学唱《蒙古小夜曲》中,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教师在范唱歌曲前,可以讲故事的形式,边讲边唱,以此启发学生。 如:太阳快下山了,牧羊姑娘敲起了竹梆呼唤小羊儿快回家(教师边击舞板边唱第一乐句)。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带来了一路铃铛声(教师边摇串铃边唱第二乐句)。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唱起了歌(教师边奏蛙鸣筒边唱第三乐句)。小羊小羊不要怕,牧羊姑娘为你点着了灯火(教师边轻轻敲击三角铁边唱第四乐句,并注意渐弱)。
教唱歌曲时,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边唱边想像,边唱边用打击乐器(包括自制的)伴奏,进入音乐情境。 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就在他们身边。因此,在自制打击乐器的过程中,只要学生制作的小乐器能发出音响,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那些有创意的学生则要给予高度评价。
第十三课 小动物回家
教学目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