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生物制药实验大纲
K—一吸光常数;
4—一反应试剂的总体积,mL 10一一反应时间10min,以lmin计; n一一稀释倍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2.6 培养基优化(正交实验)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的,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通过对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
正因为正交试验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的,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样对各因素效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当交互作用存在时,有可能出现交互作用的混杂。虽然正交试验设计有上述不足,但它能通过部分试验找到最优水平组合 ,因 而 很 受实际工作者青睐。
例如下表为一培养基优化的4因素3水平简表
4因素3水平表
因素 水平 1 2 3 10 15 20 0.1 0.2 0.3 0.05 0.1 0.3 2.7产蛋白酶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7.1获取不同培养时间发酵液
2.7.1.1 整点8:00时,准时接入已经活化好的对数期菌种,用1000ul 的移
0.1 0.25 0.5 A B C D
蔗糖(%) NH4NO3 (%) KH2PO4 (%) MgSO4〃7H2O (%) 液枪吸取5ml的对数期菌液加入到发酵瓶A中(液体为酪素培养基),剩下的对数期菌种菌液臵于4℃冰箱种中保藏于。并同时将A号发酵瓶放到摇床中,继续30℃震荡发酵。在直到20:00时将放在冰箱中保藏的菌种液(活化的对数期菌种)取出5ml接种到B号发酵瓶中。并放在30℃的摇床中继续发酵。
2.7.1.2 在8:00时,将放在冰箱中保藏的菌种液(活化的对数期菌种)取出5ml接种到C号发酵瓶中。立即从A、B、C号瓶移取发酵液5ml到对应的离心管中。A瓶取样分别对应的编号是12、13、14、15、16、17、18对应培养时间为24h、26h、28h、30h、32h、34h、36h。B瓶取样分别对应的编号是6、7、8、9、10、11对应培养时间为12h、14h、16h、18h、20h、20h完成全部取样。C瓶取样分别对应的编号是0、1、2、3、4、5对应培养时间为0h、2h、4h、6h、8h、10h。并且全部放到4℃冰箱封存。 2.7.2 吸光度值的测定
将编号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的离心管从冰箱里取出,用离心机在设定的转速为3500rpm,离心10min,将要测酶活力的的编号的上清液倒入另一干净的试管中。沉淀留下。 (2) 离心管中加入蒸馏水5ml轻微震荡制成悬浮液。
(3) 将悬浮液加到比色皿中,测其吸光度值。 测定的OD600值填入下表。
编号 对照 发酵时间(h) 光密度值OD600 编号 发酵时间(h)
18 9
0 1 2 3 4 5 6 7 8
0 2 4 6 8 10 12 14 16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光密度值OD600
3.结果与分析 3.1紫外线诱变结果
3.1.1 紫外线诱变致死率结果 3.1.2 诱变效应结果 3.2酶活力标准曲线 3.2.1标曲数据 3.2.2标准曲线 3.3培养基优化 3.3.1正交实验设计 3.3.2 正交实验结果 3.4 生长曲线的绘制
3.4.1不同生长时间所测离心沉淀吸光度(600nm) 3.4.2 产蛋白酶菌生长曲线 4.结论与讨论 5.思考题 6.实验交流
四、本课程教学由以下环节构成:课堂讲授、课堂指导、辅导答疑、作业与考核成绩。教学形式用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以讲授为主。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总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实验方案拟定占10%;课堂表现占30%;课堂考勤占10%;实验报告占40%,实验报告交流占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