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1章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11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材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通过合作、交流、回顾与思考、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从而感受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数学设计流程突出以学定教,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 设计理念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三个内角的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经历三角形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学生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再进一步复习,使所学内容条理化,目标明确化,为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奠定基础。 知识分析这节课复习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有关线段、有关角及相关性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要素、性质,将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切实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几何图形的研究和探讨之中,从而养成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研讨图形的爱好. 1、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准确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稳定性; 2、通过回顾与思考、收集与整理,进一步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外角的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性质,并能运用以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回顾与思考、收集与整理、合作与交流等活动,发展空过程与方法 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情感态度 的联系,体会三角形是我们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进一步增强学与价值观 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 知识与技能 学 习 目 标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明确目标,以大家来“说三道四”导入复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全面回顾与思考,构建知识网络。具体如下:揭示课题,提出要求(教师)——明确任务,反思回顾(学生)——提问检查,归整建构(师生合作梳理知识脉络,厘清知识纵横关系,搭建知识结构图)——变式训练,查补缺漏(师生合作,)——推荐作业,强化反馈 学法指导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练习法、合作学习。 借助PPT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及时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量化评价与定性化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点评有机结合,既有即兴评价,又有概要性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活动流程 活动1 揭示课题,导入复习 使学生明确复习目标,自主的进入复习 (约1——3分) 活动2 大家来“说三道四”,梳理知识 (约15——20分) 活动3 练一练(约3——5分)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参与,合作学习,理清知识点并能掌握及应用。 2、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查缺补漏,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趣由课内活动6推荐作业,补充升华(约1分) 延伸到课外。 教 学 程 序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及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活动目的 教 活动4 知识应用 学 流 (约8——12分) 程 活动5拓展思维(约3——4分) (约5分) 活动1 揭示课题,导入复习 【师生互动】 课件展示:复习目标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复习目标,自主的进入复习 活动2 大家来“说三道四”, 【师生活动】 梳理知识 回顾与思考 1、本章主要内容有哪些?通过学习本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2、三角形是我们认识许多其他图形的基础,对这一点你能结合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加以说明吗? 3、你能画出一些用多边形镶嵌的图案吗? 合作与交流 1、三角形定义: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个数的确定 问题:找出下列图形中的三角形,并用符号表示它们. O【设计意图】 1、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参与,合作学习,理清知识点并能掌握及应用 2、 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在反思中提升。 让学生根据复习目标及回顾与思考中的问题“说三道四”,不是胡乱的说三道四。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本章知识结构图. 回顾三角形基本概念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三角形个数确定的基本规律: 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不重不漏、有顺序规律。 典型例题分析: (1)抓边定形 △OAB、△OAC、△OAD、△OAE、△OAF、△OBC、△OBD、△OBE、△OBF、△OCD、△OCE、△OCF、△ODE、△ODF、△OEF、 5+4+3+2+1=10 (2)单独成形,合二为一 △ADF、△DFG、△DGE、△GEC、△CEB、 △ADG、△AGE、△AEC、△ABC、 5+4=9 习惯。 ABCDEF CGF(1)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ADEB 2、三角形的三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你知道为什么吗?三边关系有什么作用? 3. 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那三条重要线段? 4、三角形有一个重要的性质是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分别是多少? 5、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有怎样的关系? 活动3 练一练 1.在△ABC中,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相机展示课件,形成知识网络。 【师生互动】 展示练习,了解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 查缺补漏,夯实基础。 (1)∠B=100°,∠A=∠C,【课件展示】 则∠C= ; (2)2∠A=∠B+∠C,则∠A=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