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织物密度实验报告

织物密度实验报告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20:50:05

机织物密度与紧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及有关试验方法,对机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依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通过实验,掌握机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

方法,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实验仪器及试样 y511b往复式织物密度分析计或y511c织物密度镜(如图1所示),机织物数种。 图1 y511c和y511b织物密度镜 三、实验方法、步骤 (l)直接测数法:

①试验时将织物密度镜平放在织物上,刻度线沿经纱或 纬纱方向。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 准,用手缓缓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 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 50mm中的纱线根数。 (转载于:织物密度实验报告) ②检验密度时,把密度计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图2 密度点数方法 头尾不少于5m)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

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1中的规定进行。 表1 密度测试时的最小测定距离 ③点数经纱或纬纱根数,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点均以在2根纱线间空隙的中间为标准。如起点到纱线中部为止,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0.25根的不计,0.25~0.75

根作0.5根计,超过0.75作1根计,如图2所示。 ④计算指标,将所测数据折算至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并求出平均值。密度计算 至0.01根,修约至0.1根。用平均值计算出径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 (2)织物分解点数法 凡不能用密度计算出纱线的根数时,可按上述规定的测定次数,在织物的相应部位剪取长、宽各符合最小测定距离要求的试样,在试样的边部拆去部分纱线,再用小钢尺测量试样长、宽各达规定的最小测定距离,允差0.5根纱。然后对准备好的试样逐根拆点根数,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成10cm长度内所含纱线的根数。指标计算同上。篇二:织物

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二 织物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织物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2、 学会织物分析的各项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3、 掌握织物分析中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仪器工具

织物密度分析器、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剪刀、钢尺、扭力天平、分析针等。 三、织物分析的基本内容 1、 取样 2、 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3、 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4、 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5、 测定经、纬纱的捻度和捻向 6、 测定织物的经、纬纱缩率 7、 测算经、纬纱线线密度 8、 鉴

定织物的经、纬纱原料 9、 概算织物重量 10、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四、实验记录与分析

1、织物密度

数据记录: 2、色纱排列 色经排列: 色纬排列: 3、上机图 班级: 学号: 姓名:篇三:织物分

析实验报告1

实验一 织物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织物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2、学会织物分析的各项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3、掌握织物分析中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仪器工具

织物密度分析器、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剪刀、钢尺、扭力天平、分析针等 三、织物分析的基本内容 试样一

1.经纬纱原料:棉

2.捻度:经向 z捻 纬向 s捻 3.经纬密度:经密 400根/10cm 纬密 250根/10cm 4.经纬纱线线密度

线密度: 经纱14.4tex 纬纱14.4tex 5. 缩率: 经纱 4.3% 纬纱3.9% 6. 色纱排列: 注: 由于部分纱线纱样太短无法进行测试 7.上机图 试样二

1.经纬纱原料:涤纶

2.捻度:经向 弱捻 纬向 弱捻 4.经纬密度:经密 1140根/10cm 纬密 440根/10cm 5.经纬纱线线密度

线密度: 经纱14.4tex 纬纱14.4tex 5. 缩率: 经纱 4.3% 纬纱3.9% 6.上机图篇四:棉型织物设计实验报告 棉型类织物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

l、初步了解织物设计的知识.掌握小样工艺计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制识小样的操作方法。 3、通过对所织小样的分析.理解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 二、设计内容 l、设计织物组织

根据没计意图确定地组织和边组织,画出组织上机图. 2、设计配色

根据设想的色彩效果.选择相应颜色的纱线并确定经向和纬向的色纱排列。 3、设计织物规格 ① 确定纱线规格:根据织物风格的要求,选择纱线的原料及号数。 ② 确定经纱密度pj和纬纱密度pw. 经,纬纱密度对织物风格及物理性能有重要影响。经、纬纱密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纱线的原料、号数及织物组织等因素。通常,当选用的纱线较粗,刚性较大,或组织的交织点较

多时,纱线密度应小些,反之,应大些。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一,二中的类似产品确定. ③ 确定织物幅宽l

一般要求小样幅宽l=10-15cm 4、设计上机工艺参数 ① 筘号

筘号是钢筘的一项规格指标,表示钢筘单位长度内的筘齿数,它通常有公制和英制两种表示方法。 公制筘号(n公):钢筘上10厘米长度内的筘齿数。 英制筘号(n英):钢筘上每2英寸长度内的筘齿数。 它们的换算关系:n英=0.508n公 筘号的的计算式: pj

n公= b(1?aa%) 式中: b----每筘齿穿入的经纱根数。一股为2—4根/齿。 aw----纬纱织缩率。一般为3一7%,具体值可参照附录二中的类似 品种确定。

计算所得的n公尚须根据现有的设备器材情况予以修正.修正方法如下: i、参照计算值n公在现有筘号中选择相近的筘号n公/,并代入 pj?n/公?1?aw%公式计算,若pj在合理范围内,则所选筘号可行。 ii、若pj超出合理

范围,可改变b值后重新计算n公,并按方法i进行修正, 直至可行。

注:根据n公/计算得到的pj即为小样的经密。 ②总经根数z: 计算式:

z=地经根数+边经根数

布身每筘穿入数= 经纱密度(根/cm)?标准幅宽(cm)?边经根数?(1?) 总经根数应取整数,并尽量修正为穿综循环的整数倍,边纱根数可参考类似品种确定。 5,填写小样规格、工艺表

纱线原料 : ;筘号: ; 纱线号数: 、 地经根数: 、 纱线密度: ; 边经根数: ; 织物幅宽: ;

色经纱排列: ; 色纬纱排列: ; 上机图(包括地组织和边组织的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 三、布边的设计 1、布边的作用

① 防止经纱松散脱落,保持织物边部整齐平整。 ② 增加边部强力,提高织物在织造和后整理过程中抵抗外力的能力。 ③ 增加织物的美

观性。 2、宽度

要满足加工过程中的要求,一般占整个布幅的0.5~1.5%,边经纱根数有12×2根、16×2

根、24×2根等配置。 3、边纱密度

依据织物经纱密度确定:

① 织物密度不大时 pj边>pj地 ② 织物密度较大时 pj边=pj地 ③ 织物密度很大时 pj边<pj地 4、组织要求 ① 边组织与地组织的缩率应基本接近,即交织次数不宜相差太多。 ② 两侧布边都应交织上。

③ 尽量不加边综。

1 12 22 2 2 2方平组织。 ④ 边经根数 每侧布边的经纱根数为边经穿综循环数及边经每筘齿穿入数的公倍数。常见 的配置为:

1 2×2根.16×2根,10×2根. 四、小样试织

1、主要设备及工具

小样机、整经扳、穿综勾、插筘刀、纹钉扳手。 2、操作步骤及方法 ① 整经 ② 上机 ③ 穿经 ④ 编制纹帘 ⑤ 织造 ⑥ 下机

五、实验分析 实验小样的经密、纬密、纬织缩率和幅宽,观察织物组织及风格.将以上各项与设计资

料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 棉型类织物设计实验报告 织物名称

一、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三、织物设计内容及依据 l、设计织物组织 2、设计配色 3、设计织物规格 ① 确定纱线规格:

② 确定经纱密度pj和纬纱密度pw. ③ 确定织物幅宽l 4、设计上机工艺参数 ① 筘号

②总经根数z:

5,填写小样规格、工艺表

纱线原料 : ;筘号: ; 纱线号数: 、 地经根数: 、 纱线密度: ; 边经根数: ; 织物幅宽: ;

搜索更多关于: 织物密度实验报告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机织物密度与紧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及有关试验方法,对机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依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通过实验,掌握机织物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方法,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实验仪器及试样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