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58:50

《逍遥游》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

作技巧[来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研读第一段。

一、导入新课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一)1.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 孟子(孟轲)——————《孟子》

荀子(荀况)——————《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

2.为何以“子”称之?(“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3.按思想的不同划分之。(124/35/6----儒—道---法) 4.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庄哲学)

5.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

6.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

老子 以箴言表达 凭直觉感受 微笑待人 说给心听 教人

庄子 以散文描述 靠聪慧领悟 狂笑处世 直指心灵 嘲人 “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

---------------------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 7.《庄子》有何特点?

“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

自主学习: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1.给下列加线汉字注音

鲲( )鹏 抟( ) 齐谐( ) 坳( )堂 迁徙( ) 北冥( ) 夭阏( ) 沮( )丧 榆枋( ) 斥鴳( ) 舂( ) 晦朔( ) [ 泠( )然 蓬蒿( ) 翱( )翔 穷发( )之北 2.课文《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 庄周 ,___战国 中期思想家,《庄子》是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是___道___家学派的代表作。其风格是____多用寓言,文笔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__。 3、在括号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怒( )而飞 ⑵夭阏( ) ...

⑶而今乃后( )培风 ⑷决( )起而飞 ..

⑸枪( )榆枋而止 ⑹而控( )于地 ..⑺适( )莽苍者 ⑻小年 ( )不及大年 ..⑼众人匹( )之 ⑽抟扶摇羊角( )而上者九万里 ...⑾数仞( ) ⑿其自视( )也,亦若此矣 思考交流:

1、小组交流,疏通文义第一段, 2、 提出疑惑

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3、合作解疑 课堂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探究

(1) 第一段中那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原文回答)

(2) 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原文回答)

(3) 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4) 课文用来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原文回答)

(5) 蜩与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原文回答)

课外作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用法。

①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3.探讨:本层次(本段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这种对象有何特殊表情?

4、“天之苍苍”的实例,“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等比喻究竟侧重说明什么道理?

5、文中“之二虫又何知”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态度或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第2、3段

2、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研读课文2、3段,疏通文义,完成下面练习: 1、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2)此小大之辩。 (3)旬有五日而后反。 (4)小知不及大知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6)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2、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4)彼且奚适也?( ) 3、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语

(1)志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 ③博闻强志(《屈原列传》)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2)名

①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逍遥游》) ②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③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⑤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3)图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②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③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促织》) (4)置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 ) (5)穷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②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搜索更多关于: 《逍遥游》导学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逍遥游》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来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研读第一段。 一、导入新课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