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论文)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3年06月14日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
摘要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随之不断延长,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伴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也不断增多。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65岁的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约占1/2。目前我国老龄人口为总人口数的9%,老年高血压患者将近5000万。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心、脑血管疾病在全世界每年导致1200万人死亡。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及护理已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研究领域。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药物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老年高血压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1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高血压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2老年高血压定义:年龄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天3次以上升高,即收缩压(SBP)≥18.6kPa和(或)舒张压(DBP)≥12kPa,称为老年人高血压。血压的波动性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吸烟、饮酒、喝咖啡、膀胱储尿(可使血压一时性波动),故测血压前20min内应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
1.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老年人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天血压测量,收缩压≥21.3kPa和,或舒张压≥12.6kPa。 80年代,老年高血压工作组规定65岁以上的人收缩压≥21.3kPa和(或)舒张压≥12.6kPa为老年高血压,如收缩压16.8~21.3kPa,舒张压<12kPa,则诊断为临界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997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第六次报道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8.6kPa,舒张压≥12kPa,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6kPa,舒张压<18.6kPa。
2.发病原因
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其实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1、遗传因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2、环境因素:
2.2.1、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2.2.2、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2.2.3、35岁以上妇女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为轻度。
2.2.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
2.2.5、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3.临床表现
3.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3.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3.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3.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3.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3.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4.并发症
高血压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常常成为引起死亡的罪魁祸首。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卒中和充血性心衰,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预后因素,除年龄、血压外,还有心肌受累程度、心脏功能、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状态等因素。
4.1、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以及伴有动脉痉挛
累及相应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4.2、高血压脑病,多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
4.3、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4、心力衰竭 4.5、慢性肾衰竭 4.6、主动脉夹层
4.7、糖尿病:老年高血压患者许多合并有Ⅱ型糖尿病,两者并存的结果使得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
5、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
5.1药物护理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5.1.1、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的机制及适应症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可分为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的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应。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钙通道阻滞剂(CCB)的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对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长期治疗时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
5.1.2、用药注意事项
降压药物的使用应遵医嘱调整剂量,一般从小剂量的开始, ,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