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和答案
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 00388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 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数学问题是一个(A)1-12
A.逻辑问题 B.事实问题 C.理论问题 D.实践问题
2.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儿童应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即养成儿童对数学 问题的(A)1-10
A.敏感性 B.理解性 C.运用性 D.操作性
3.大班儿童如果能够根据静态图片在头脑中呈现出抽象的动作表象,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一 定的(B)2-26
A.外化能力 B.内化能力 C.同化能力 D.顺应能力
4.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同化到顺应,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的(D)2-27
A.知识掌握发展的过程 B.能力水平发展的过程 C.个性特征发展的过程 D.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5.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C)2-29 A.归纳 B.概括 C.抽象 D.分析
6.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儿童提供(D)2-31 A.知识环境 B.游戏环境 C.操作环境 D.学习环境 7.在学龄前阶段,儿童学习的数学知识仍是一种(A)2-35
A.经验性的知识 B.系统性的知识 C.理论性的知识 D.正规化的知识 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内容安排上,应该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和(C)2-35
A.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 B.儿童学习的经验准备 C.、儿童学习的逻辑顺序 D.儿童学习的操作水平 9.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幼儿没有(C)4-78 A.操作 B.游戏 C.作业 D.活动
10.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基本原则指出,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 教学,而是应指向(B)2-32
A.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 B.儿童思维结构的发展 C.儿童生活的联系 D.儿童数学情感的建立 11.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是心理学中所说的(D)2-27 A.“反思” B.“觉醒” C.“反馈”D.“自觉”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从纵向角度看,它具有一定 的(B)
A.横向结构 B.层次结构 C.总括结构 D.理论结构
13.“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是教学大纲中有关培养幼儿对数学的(C)3-45 A.认知发展的目标 B.行为、技能的目标 C.情感、态度的目标 D.知识掌握的目标
14.以形成技能、行为习惯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是(D)4-81
A.直观的方法 B.游戏的方法 C.活动的方法 D.实际练习的方法 15.将数学概念的属性或运算技能的要素转化成幼儿可以独立操作学习的活动是(B)4-95 A.数学操作活动准备 B.数学操作活动设计 C.数学操作活动组织 D.数学操作活动评价
16.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是(C)4-91
A.个别活动形式 B.小组活动形式 C.集体活动形式 D.混合活动形式 17.表示集合中元素数量的基本单位是(B)5-138
A.0 B.1 C.所有的自然数 D.所有的数字
18.让3岁儿童拿5个桔子,他数到5个桔子后,便把最后一个(第5个)桔子拿过来。说明 儿童没有形成(B)2-23
A.一一对应观念 B.数的包含关系 C.序列观念 D.类比观念
19.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D)10-268
A.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 B.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 C.想象能力发展的局限 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
20.“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这一数学教育目标适合(A)3-5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