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链 说课稿doc
《项链》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莫泊桑的《项链》,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作简要说明。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项链》是中职校《语文》第五版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直面社会”。现今社会纷繁芜杂,美丑交织,是非难辨。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意义重大。如果说本单元第一课《好雪片片》告诉我们要以“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待生活的话,那么《项链》的话题也是关于生活,它所呈现的是“生活态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这是一个催人深省的话题。学习本课,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技校学生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项链》是一篇构思精巧、引人深思的短篇小说,通过学习可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从中借鉴人物描写的技法。
2、教学目标及其依据 知识目标:
(1)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
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德育目标:
培养健康的生活观,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
1
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课文特点以及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思想现状等实际情况。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
(1)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3)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解读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进行复述和辩论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解读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进行复述和辩论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4、学情分析
(1)在知识能力上:语文基础比较薄弱;阅读鉴赏能力较差;语言表达普遍低下 。
(2)在学习方法上:方法欠佳。
(3)在思想心理上:对基础课的学习重视不足,有畏惧情绪,不爱思考,怯于当众发言。
二、说教法
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
自主探究法 ——学生实践,巩固提高。(梳理文章情节,理清人物心理变化等)
朗读法——片段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讨论法——积极参与,大胆发言。 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讨论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中职校学生最需要锻炼强化的方面。因而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辩论、师生对谈等。
三、说学法
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2、自主探究,勤思考,多质疑; 3、“不动笔墨不看书”——记录学习法; 4、联系生活——迁移学习法。
四、说教学手段
采用传统授课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手段。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5分钟)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从中寻找答案。
我们以前也读过莫泊桑的小说,还记得么?谁能说说其大致内容?(回顾旧知识)《我的叔叔于勒》 由此引出作者简介。
3
3、新课讲解
(1)简介作者及作品(3分钟)(多媒体演示)
(2)学生粗读课文,把握故事梗概,找出各个部分的心理描写(7分钟)
(3)请一位学生讲述情节梗概(突出教学重点4)(5分钟) (4)梳理故事情节,形成情节结构图表。(多媒体展示板书)(10分钟)
(5)针对心理描写,组织讨论(突出教学重点2)(10分钟) 第二课时
(1)思考并辩论:马蒂尔德的所作所为是出于爱美之心还是爱慕虚荣?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多媒体)(20分钟)
(2)小结,突出主题,明确小说给予我们的警示意义(5分钟) (3)针对本文精巧的构思设疑:有人说小说的结尾突然道出这挂项链是假的,显得不自然,想一想是这样的吗?(分组讨论,教师视情况适当点拨)(突出教学重点1)(多媒体展示起铺垫作用的语句)(10分钟)
(4)词语积累(多媒体)(5分钟)
(5)作业布置:展开想象,课后写作。(5分钟) 设想马蒂尔德的结局,写一篇小短文。
1、假使路瓦栽夫人大出风头后,项链没有丢失,以后的情节如何发展?
——她终于成了一位显贵的情妇,被玩弄后,又遭抛弃,她郁郁寡欢、最终自尽。
——路瓦栽夫人第二次去商店借了更昂贵的首饰,可是因为招摇过市,遭到抢劫,从此落入苦难。
——路瓦栽夫人从此在虚荣的道路上陷得更深,每天与丈夫纠缠,要他购买贵重首饰,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后不得不离婚。 2、设想路瓦栽夫人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所丢的项链原来是假的,接着她又会怎样?
4
——她震惊过度,发了疯。回家后自杀了。
——同去查看项链,这挂也是假的,去找买主,已经人去楼空。 ——要回真项链,老毛病发作,再去参加夜会,却又因老又丑而遭冷淡、讥笑。
——她接受了教训,从此勤俭过日子,生活很美满。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成一条脉动曲线图,把情节发展与人物情绪变化标注在曲线上,曲线的上部是人物的主要心理活动,曲线之下是本文的故事情节发展,最后一条朝下的虚线表示开放性的结尾。
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课文重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课文的内容,体现了直观性的特点。另外,板书文字简练,版面均衡,又不单调,体现了艺术性。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