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12汶川大地震后涪江绵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5·12汶川大地震后涪江绵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作者:章熙锋;唐家良;薛菲;王芮;申东;王伟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重庆市丰都县水务局,重庆 408200 来源:环境保护科学 ISSN:1004-6216 年:2015 卷:000 期:005 页码:142-146 页数:5 中图分类:P63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涪江;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摘要:为探明5·12特大地震对涪江绵阳段重金属沉积特征的影响,对涪江绵阳段(平武县至三台县,5·12地震带横穿调查江段)沿江9个点位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沿江各点位Cd、Cr、Zn含量变幅较大,Cd超标2~12倍,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由各元素间相关性分析可知:5种重金属元素来源大致相同,这与涪江绵阳段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地震后破碎冲积物有关。总体而言,上游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于下游,佐证了地震后新产生的碎屑沉积物降低了地震带下游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涪江支流安昌沉积物对Cr、Cd、Cu、Pb具有明显富集作用,可知工业源也是重金属重要来源。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均表明:平武到青义属于重度污染和中度污
染区,绵阳市区到三台属于未污染状态。涪江绵阳段综合评价为中度污染,首要污染因子为C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