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D. 立地指数 E.一定稳定性 6、林分结构包括( )。
A. 组成结构 B. 水平结构 C. 垂直结构 D.年龄结构 E. 树种结构 7、混交林中种间关系随是( )而发展变化。
A. 时间 B. 立地 C. 气候 D.混交技术 E. 成活 8、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是( )。
A. 割除清理 B. 烧除清理 C. 堆积清理 D.化学清理 E. 全面清理 9、杉木植苗造林要求是( )。
A. 穴大 B. 根舒 C. 深栽 D.压实 E.不反山 10、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是( )。
A. 一培土 B. 二净 C. 三不伤 D. 四整齐 E.除早 、除小、除了11. 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在质上要求( )。
A. 单位面积蓄积量 B. 成林 C. 具有一定的效益 D. 立地指数 E.一定稳定性
12、用材林树种选择要具有的性质是( )。
A.速生 B.丰产 C.优质 D.郁闭早 E.持久 1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
A.经济学原则 B.生态学原则 C.林学原则 D.可行性原则 E. 持久性原则 14、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
A.项目的确立 B.方案决策 C.总体规划设计 D.年度施工设计 E. 工程管理
15、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文 E.植被 16、混交方法有( )。
A.株间混交 B.行间混交 C.带状混交 D.块状混交 E. 星状混交 17、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是( )。
A.经营目的 B.树种特性 C.立地条件 D.经营条件 E.经济条件 18、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
A.复合性 B.系统性 C.集约性 D.等级性 E. 持久性 19、裸根苗的栽植方法有( )。
A.穴植法 B.小坑靠壁栽植 C.缝植法 D.大苗栽植 E.营养袋栽植
20、《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具有( )的特点。 A.综合性强 B.实践性强 C.专业性强 D.区域性强 E. 集约性强 21、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
A.用材林 B.经济林 C.薪炭林 D.防护林 E.特用林 22、人工林中公益林指( )。
A.用材林 B.经济林 C.薪炭林 D.防护林 E.特用林 23、行状配置有( )配置等类型。
A.长方形 B.正方形 C.正三角形 D.品字形 E. 植生形 24、水平结构主要由( )要素决定。
A造林密度 B.行间混交 C.带状混交
9
D.块状混交 E种植点配置
25、防护林适地适树的定性标准是( )。
A.产量高 B.成活 C.成林 D.具有防护效益 E.具有一定稳定性 26、森林立地划分的方法有( )。
A.按主导环境因子分级组合 B.按生活因子分级组合 C.用立地指数代替立D.事后进度控制 E. 质量控制
33、下列项目中属于生态工程竣工后验收项目的是( )。 A项目建设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要求完成;
B工程建设内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地类型 D.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 E. 单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 27、造林技术措施有( )技术措施。 A.良种壮苗 B.适地适树 C.合理结构 D.细致整地 E.抚育保护
28、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 )。 A.成活 B.成林 C.具有一定稳定性 D.充分发挥防护益 E.抚育保护 29、林业区划的依据是( )。
A. 项目建设任务 B.社会发展要求 C.自然条件 D.社会经济条件 E. 充分发挥防护益
30、造林地类型有( )大类。
A.荒山荒地 B.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C.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和已局部更新的迹地 D.低价值幼林地 E.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 31、杉木植苗造林要求( )。
A.穴大根舒 B.深浅适度 C.合理结构 D.根土密接 E.不反山 32、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投资控制 B.事前进度控制 C.事中进度控制
C国家及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群众投工投劳情况; D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并提供审计部门的财务审计报告。 E. 社会经济条件
34、适地适树的途径有( )。
A.选树适地 B.选地适树 C.改树适地 D.改地适树 E.抚育保护 35、混交林的类型有( )。
A.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B.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C.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D.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E. 灌木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36、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等( )类型。
A.单轴散生型 B.合轴丛生型 C.混生型 D. 混合型 E. 单轴丛生型37、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要求是( )。
A.穴大根舒 B.深浅适度 C.根土密接 D.方向正确 E.不反山 38、常见的造林地清理的方式有( )。
A.全面清理 B.带状清理 C. 块状清理 D. 化学清理 E. 堆积清理 39、营造林工程监理控制目标与措施应重点围绕( )目标制定.
A. 投资控制 B.事前进度控制 C. 进度控制 D.事后进度控制 E. 质量控制40可将营造林工程分( )三个阶段进行监理。
10
A. 投资控制 B.事前进度控制 C.事中进度控制 D.事后进度控制 E. 质量控制 41、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有( )。
A.经验法 B.试验法 C.调查法 D.密度管理图(表)法 E.借鉴法 42、混交林中树种可分为( )。
A.优势树种 B. 乔木树种 C. 主要树种 D.伴生树种 E.灌木树种 43、造林检查验收内容有( )等。
A.造林成活率 B.当年生长率 C.造林各施工环节质量 D. 社会经济条件 E. 质量控制 44、造林规划设计类别有`( )。
A.造林规划 B. 造林调查设计 C.造林作业 (施工)设计 D. 社会经济条件 E. 质量控制 45、山地带状整地的方法包括( )。
A.水平阶 B.水平沟 C.水平带状 D.反坡梯田 E.撩壕整地 46、用材树种应尽可能选择同时具有( )。
A.速生 B.丰产 C.优质 D.特性的树种 E. 优良种源 47、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 )等形式。
A.正方形配置 B.长方形配置 C. 正三角形配置 D. 等腰三角形配置 E. 丛生配置
48、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受造林地区的( )等因素的制约。
A.气候 B.立地条件 C.树种 D.幼林年龄 E.当地经济条件 49、造林规划设计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顺序可分为( )。
A.造林规划 B.造林调查设计 C.造林作业 (施工)设计 D.林业区划 E. 林业规划
50、营造速生丰产林应具备( )条件。
A.树种具有速生丰产优质的特性 B.造林地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C.林分具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D. 树种生态学特性 E. 树种生物学特性 51、林木的枯枝落叶,增加了地表的( )。
A.透水性 B.水容量 C.水土保持效果 D. 造林成活率 E. 适地适树 52、沿海沙地可分为( )等类型。
A.潮积滨海沙土 B.风积滨海沙土 C.残积滨海沙土 D. 坡积滨海沙土 E. 母积滨海沙土 53、我国薪炭林的主要类型有( )大类。
A.乔、薪结合型 B.乔木矮化型 C.乔木混交型 D. 乔灌混交型 E. 灌木矮化型 54、造林生产管理内容包括( )。
A.施工设计 B.苗木准备、整地 C.幼林调查 D.幼林抚育 E.造林技术档案建立 55、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有( )。
A.面上治理项目 B.治沟专项工程 C.水土保持监测工程 D.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工程 E.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 56、生态工程实行“三制”管理的必要性有( )
A.适应生态环境建设形势 B.提高工程质量 C.充分发挥工程投资效益D.适应经济管理体制 E.完善法治和监管 57、建柏的特征特性有( )
A.常绿乔木,树高20~30m,胸径80cm B。树皮紫褐色,浅纵裂 C。喜温暖湿润,夏无炎热,冬少霜雪的气候
D。要求年降水量1200mm以上 E。要求相对湿度80%左右。
11
58、南方红豆杉特征正确的是( )。
A.树皮暗褐色,纵裂成狭长薄片脱落。B。雌雄异株,少见雌雄同株 C。假种皮呈红色 D。是高档园林观赏的树种。E。树皮呈红色 59、适合于南亚热带种植有( )。
A. 灰木相思 B. 马占相思 C. 卷荚相思 D. 黑木相思 E. 厚荚相思 60、适合于中亚热带种植有( )。
A. 灰木相思 B. 马占相思 C. 卷荚相思 D. 黑木相思 E. 厚荚相思
61、不是适地适树的标准为( )。
A.改地适树 B.选树适地 C.是否成活 D.生长稳定性 62、造林施工设计工作包括( )。
A.造林区划 B.准备工作 C.外业工作 D.内业工作 63、造林施工设计外业包括( )。
A.测量区划 B.专业调查 C.统计分析 D.技术设计 64、造林整地的技术规格要求包括( )。
A.整地时间 B.整地深度 C.整地宽度 D.断面形式 65、按生活因子来划分立地条件类型,依据的生活因子是( )。
A.土壤酸碱度 B.气候条件 C.土壤水分 D.土壤养分 66、在山区、丘陵区,用主导因子法划分立地条件类型,主导因子是( )。 A.坡向 B.海拔高度 C.地下水位 D.土壤含盐量 67、在确定是营造混交林还是单纯林时要考虑( )。
A.造林目的 B.树种特性 C.经营条件 D.立地条件 68、人工林的结构是由( )等决定的。
A.林木数量 B.林木配置 C.树种组成 D.社会条件 69、整地对立地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土壤水分 B.土壤养分 C.坡向 D.热量 70、幼林土壤管理松土的作用有( )。
A.疏松表土 B.提高土壤肥力 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D.排除杂草竞争
71、混交林的优点有( )。
A.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B. 改善立地条件 C. 种间关系复杂 D. 比较稳定 72、造林整地的作用有( )。
A.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B. 改善立地条件 C. 保持水土 D. 提高成活率 73、带状整地方法有( )。
A. 反坡梯田整地 B. 全垦加大穴 C. 抽槽整地 D. 鱼鳞坑整地 74、属于分殖造林方法有( )。
A. 窄缝播 B. 插条法 C. 埋干造林 D. 靠壁栽植 75、 幼林管理的内容是( )。
A.松土除草 B. 摘芽 C.林农间作 D.间苗 76、造林质量检查项目有( )。
A.松土除草 B. 造林地面积 C. 造林成活率 D. 造林保存率 77、造林施工设计搜集自然情况资料包括( )。
A. 气象 B. 土地 C. 水文 D. 交通运输 78、造林施工设计搜集社会经济情况资料包括( )。
A. 气象 B. 土地 C. 水文 D. 交通运输 79、工程造林的工程管理包括( )。
A. 组织管理 B. 技术管理 C. 资金管理 D. 目标管理 80、造林地选择对土壤要求较高的树种有( )。
A. 杉木 B. 湿地松 C. 樟树 D. 桉树
四、问答题
1、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2、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3、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4、以造林作业设计实习为例,叙述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 5、为什么马尾松要适时早栽?简述马尾松一锄法造林技术要点。 6、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 7、简述科学培育混交林的技术措施。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