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年我国铜进出口年度报告
体增幅52.9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铜进口总量的75.5%。同期,我国进口铜材82.4万吨,下降11.9%,占19.2%。
出口则以铜材为主要品种,2009年出口铜材45.5万吨,下降12.2%,占同期我国铜材出口总量的86.2%。其中,出口铜管17.9万吨,下降17.8%;出口铜箔16.6万吨,增长13.6%,为铜材出口唯一一个增长的品种。此外,2009年我国出口未锻轧的精炼铜及铜合金7.3万吨,下降24.2%,降幅比铜出口整体降幅高9.3个百分点(表3)。
表3、2009年我国铜进出口分品种一览表
品种 #合计 未锻轧的精炼铜及铜合金 铜材 其中:铜箔,厚(除衬背)≤0.15mm 铜丝 铜板、片及带,厚度超过0.15毫米 铜条、杆、型材及异型材 铜管 铜制管子附件 未精炼铜; 电解精炼用的铜阳极 铜粉及片状粉末 铜母合金 进口量429.0 323.8 82.4 28.8 26.9 15.0 8.6 2.6 0.2 22.8 0.4 0.0 进口同比62.8 115.6 -11.9 -0.2 -15.3 -25.2 -5.9 -15.7 -30.1 15.5 -10.3 -12.4 出口量(万吨) 52.8 7.3 45.5 16.6 1.4 2.3 0.8 17.9 6.4 0.0 0.2 0.0 出口同比(%) -14.9 -24.2 -12.2 13.6 -19.1 -40.8 -7.7 -17.8 -26.7 -99.5 -36.5 -85.3 (万吨) (%)
(七)进出口企业集中度较为分散
2009年我国铜进出口企业集中度较为分散,其中有铜出口行为企业4550家,有进口行为企业7103家,但大多企业进出口量十分微小。进口量超10万吨的企业共3家,其中国家物资储备局上海七处(保)进口36.6万吨,增长31.2%,
占同期我国铜进口总量的8.5%。世天威物流(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有限公司进口19.9万吨,增长1.2倍,占4.6%。该公司12月份进口2.9万吨,增长43.4倍,为当月我国铜进口企业第一位。而国家物资储备局上海七处(保)12月当月进口1.3万吨,逆势大幅下降75.5%。(表4)
表4:2009年1-12月我国铜主要进口企业情况表(前10位) 2009年1月-12月 企业名称 国家物资储备局上海七处(保) 世天威物流(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有限公司 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 重进口量(吨) 同比(%) -75.5 4,341.6 -62.1 -26.3 1,153.2 112.2 -86.6 405.5 -52.8 138.5 进口量(吨) 366,049.3 198,820.2 130,230.5 91,761.1 91,401.0 84,939.6 79,797.1 77,726.8 71,300.5 71,127.2 同比(%) 31.2 115.7 136.8 210.6 5,986.9 355.3 217.3 166.5 6.9 14.2 比(%) 8.5 13,317.9 4.6 28,926.5 3.0 2.1 1,704.9 9,218.9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中储临港物流有限公司 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华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上海京鸿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台一江铜(广州)有限公司 合计 2.1 18,817.6 2.0 1.9 7,425.2 1,003.4 1.8 11,130.8 1.7 1.7 3,858.8 7,858.8 1,263,153.3 29.4 103,262.7
出口方面,出口铜超过万吨的企业共9家,其中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铜4.7万吨,下降31.3%,占同期我国铜出口总量的8.9%;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3.9万吨,去年同期无出口,占7.5%;上海海亮铜业有限公司出口2.7万吨,增长41%,占5.1(表5)。
表5:2009年1-12月我国铜主要出口企业情况表(前10位) 2009年1月-12月 企业名称 出口量(吨) 同比(%) 比重(%) 2009年12月 出口量(吨) 同比(%)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海亮铜业有限公司 世天威物流(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有限公司 中国外运上海储运公司 46,842.6 39,390.1 26,933.6 26,741.4 20,562.2 18,433.7 10,656.2 10,322.3 10,119.9 9,810.4 -31.3 . 41.0 -22.7 187.5 -22.7 54.6 -81.6 -5.5 235.0 8.9 7.5 5.1 5.1 3.9 3.5 2.0 2.0 1.9 1.9 41.6 3,747.1 3,891.2 2,030.5 5,524.0 3,213.2 1,716.0 982.0 . 867.5 1,682.3 -19.0 . 7.7 . . 57.3 299.0 . 150.2 2,860.6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滔(佛冈)积层纸板有限公司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 建滔(连州)铜箔有限公司 合计 219,812.4 23,653.7
二、2009年影响我国铜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一)扩大内需、国家储备增加以及粗铜进口税调整,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有力促进铜进口
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一揽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出现了超预期的反弹。受到大规模的政府投入、信贷投放、产业调整和振兴等各种强力救市计划影响,我国实体经济成为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最先触底回升的国家。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稳步好转,电力电缆、汽车制造、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铜下游产业纷纷展开了新一轮铜加工投资热潮,带动了全年国内铜消费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热也极大的刺激了铜材的消费。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铜价回落,国家物资储备局年内多次收储铜材,也引发国内不少投资资金也加入收购铜材的行列,这些备库行为均刺激了铜进口量的进一步
反弹。再加上自2009年11月1日起,对进口粗铜(未精炼铜)中所含的黄金价值部分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这项调整再度刺激了进口商的进口热情,并吸引了众多投资资金加入,对铜进口量的进一步攀升起到了助推作用。
(二)国际市场需求低迷阻碍出口快速回升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蔓延,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速度也因此而减缓。受金融危机影响,铜的下游产业需求疲软,如建筑、电力、家电、工业设备等铜材主要应用市场持续低迷。一方面,铜的下游行业需求疲软,如建筑、电力、家电、工业设备等铜材主要应用市场持续低迷,导致铜需求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全球铜产量的减少并未盖过需求疲软的影响,铜的供求压力巨大。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预测全年铜过剩量为36.8万吨。国际矿业研究机构Brook Hunt预测2009年铜过剩量在94.9万吨。而对于 2010 年的预测,国际铜研究小组预测会过剩53.9 万吨,Brook Hunt预测过剩 34.9 万吨。
(三)废铜进口量大幅下滑导致精炼铜进口上涨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近年我国废杂铜市场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铜消费量的近1/3 来自废杂铜的回收利用。近年来,出于环保,我国对于废旧金属的进口通过提高门槛来限制。在加工处理中也受到严密的监督,对污染指标有着严苛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废铜的消费成本,打击了废铜进口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