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保证体系修改版
生。
1)对隐蔽工程的每道工序严格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经验收合格,监理人员在合格证上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竣工交付使用阶段的质量控制
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竣工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说明书及竣工验收标准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鉴定、评定等级、整理竣工资料、编写施工总结与竣工验收报告作为竣工交付的依据。
工程进入交工验收阶段,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收尾工程的清理工作,通过交工前的预验收,找出遗漏项目和需要修补的工程并及早安排施工,还应做好竣工工程保护,以提高工程的一次成为优质工程,减少竣工后返工整修。
工程项目经自检、互检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正式的验收工作。
6质量保证制度
6.1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6.1.1 项目部配备专职质检人员,专职质检员的数量能够满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需要,并做到持证上岗。
6.1.2 质量管理部要坚持原则,根据合同文件、业主下发的有关文件、考核办法和验收规范,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上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掌握质量情况,分析质量动态,如实向项目领导反映。参与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质量评定、质量事故处理和质量大检查。
6.1.3 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查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坚持原则,严格按局有关规定项目部质量体系框图层层落实质量目标和质量责任制。项目经理和总工对项目的施工质量负终身责任;项目部各职能部门以及现场施工人员各自对工作质量或施工质量负责。
6.1.4 质量检查人员对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规程施工,使用材料、半成品和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有权制止直至责令停工,对责令停工的情况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6.1.5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检查人员必须做好质检原始记录,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定期将质量检查结果向项目总工程师汇报,以便项目领导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既保
24
证工程质量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6.1.6工程施工实行质量报表制度,按季度上报质量统计报表,同时对质量状况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6.2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6.2.1 项目部设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6.2.2 项目开工前,项目总工组织项目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使项目施工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工程特点、技术要求及使用的规程、规范、标准等。技术交底要形成文字记录。
6.2.3 项目部必须编制和及时修订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并经项目总工审查、项目经理批准,报上级主管技术部门备案。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整个施工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项目应对施工方案及时地做出调整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和特点,组织机构和人力、设备资源配备,施工总进度计划,工程各分部分项工作的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案,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措施,质量保证和环保措施,安全保卫措施。
6.2.4 项目部设专(兼)职施工记录员做好施工日记,将施工生产实施全过程的诸要素(包括气候、地质、施工设备、人员、主要材料、燃料等)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形成每日的工作记录,必要时应向主管部门做出书面汇报。
6.2.5 在工程的生产施工中所有执行的指导性文件如:施工图纸、规程、规范、技术标准都应经过有关部门(如业主、监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
6.2.6 生产施工的每一环节和工序应由施工人员负责过程控制,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各类检验试验要形成文字记录。
6.2.7 项目竣工后,项目部应整理、汇总出完整的竣工资料,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归档。
6.2.8 工程竣工资料的内容: 合同文件,技术图纸,有关协议;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日记记录;工程测量,土工试验过程检验等原始记录;隐蔽工程,中间工程验收记录,施工照片;事故处理意见;工程索赔资料;工程竣工请验报告及验收书,竣工图和工程验收单及其他技术资料;工程
25
质量总结,施工技术总结,工程竣工决算,工程成本分析报告;工程现场声像材料等。
6.3施工进度管理制度
6.3.1根据合同规定确定施工进度目标,明确计划开工日期、计划总工期和计划交工日期,确定分部(分项)工程的开、竣工日期。
6.3.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绘制施工进度网络图,确定关键工序,具体安排实现进度目标的工艺关系、组织关系、搭接关系、起止时间、劳动力计划、设备使用计划以及其他保证性计划,报业主和监理批准。
6.3.3提出开工申请报告,请业主和监理批准,按开工令要求开工。
6.3.4实施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协调和检查,如出现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并预测未来进度状况,以便控制进度。
6.3.5项目(或产品)交工前,应抓紧收尾阶段的进度控制。全部任务完成后应总结进度控制经验,编入施工技术总结。
6.3.6积极做好交工前的准备工作,及时交工。用“质量保修责任书”确定保修期中的保修责任。
6.4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6.4.1 建立健全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6.4.2 建立项目组织机构,制定岗位职责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切忌人浮于事,每位职工都要明确自己所在岗位应承担的任务、职责和权力;开工前对施工队伍进行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做到施工员、质检员、班组长认识一致,目标明确。
6.4.3 做好图纸会审,及时编制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和单元工程施工方案;制定质量计划、检验和试验计划及施工技术措施。
6.4.4 项目技术负责人向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人员应认真填写交底记录,接受交底的主要人员应在记录中签字,相应级别的质检人员予以确认。
6.4.5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控制每道工序,各工区施工班组在分项或单元工程施工完毕后,由工区质检员进行自检和互检,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报项目部质检科进行检验。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规程
26
标准及作业指导书和合同规定及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执行。
6.4.6 做好施工技术资料和各种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编制、归档等工作,特别要注意做好隐蔽工程、关键部位质量检查的文字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通知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做好施工日志,准确记录施工中所发生的技术、质量、进度、气候、人员、设备、停工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要求现场监理人员签字确认。
6.4.7 工地试验室负责对各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检验合格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要分类、分批堆放,并做好标识,防止因混用造成质量事故;对易受潮的物品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
6.4.8 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保证体系,实行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职权,承担责任。安全领导小组对施工队的安全生产承担指挥和组织责任。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贯彻到施工的全过程中。
6.4.9 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修理工作,确保一线施工的需要;各种机械必须按规程操作。吊车、挖掘机、自卸汽车等大型施工机械进场前,应认真检查修理,确认完好方可使用。
6.4.10 制定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实施阶段,要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土地、河流;工程实施阶段所有弃渣应堆放到指定地点,并定期进行清理污物、垃圾,保证施工现场良好的卫生环境。
6.4.11 项目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应与经济挂钩,奖优罚劣,奖罚并重。
6.5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由主管工程师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每个工序开工前由施工队主管工程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了施工对象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工程技术文件交底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充分了解和熟悉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及关键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安全预防措施等要求,便于合理和科学地组织安排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环保、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施工技术文件交底包括设
2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