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

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23:24:01

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

戴建业

邢福义先生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先后发表了480多篇学术论文,仅在《中国语文》上就发表了28篇,出版了21部独著的学术著作。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六次评奖中,他个人撰写的4部专著接连4次获得一等奖,不仅在全国语言学界无出其右,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也绝无仅有,它是学界众口相传的学术佳话,也是我们学生后辈难以复制的?学术神话?。季羡林先生生前主编的?二十世纪杰出语言学家丛书?中收录了邢先生的代表作,2002年香港理工大学还为他举行了?杰出学人成就表扬典礼?,在表彰辞中称颂?邢福义教授是闻名中外的杰出汉语语言学家?。

时代对邢先生这一代学人并无偏爱,他前半生受到一个接一个政治运动的干扰,后半生又遇上全社会的人心浮躁。他同学同行中的许多才俊与世沉浮,最后大多数都?泯然众人?,是什么精神品格让邢先生能坚毅自守?是何种治学态度让邢先生能独拔时流?

邓天玉博士的专著《邢福义为学路》(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年),正好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该著是在她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全书凡四章约33万字,前三章分别论述邢先生语法学、传授学和国学的思想理论,最后一章考索邢先生的?为学步履?。作者不仅总结了自己导师的治学成就,还探究了自己导师的治学路

数,更追溯了自己导师的治学历程。这个论文选题具有双重的学术意义——既能阐明先生的治学之道,又能昭示学生的求学之方。

邓天玉开始执意要选这个题目做学位论文时,也许没有这么明确的学术意识,她的初衷不过是想从导师那儿取到?真经?。好不容易拜到仰慕已久的名师,她说要不把邢老师的治学方法学到手,自己这次博士就算白读了。她这点?个人私心?倒符合?学术公理?,《诗经》有言?伐柯伐柯,其则不远?。通过研究自己导师的?为学路?,有了更多与导师接触和求教的机会,从前写在纸上的那些治学方法,现在老师将它们生动地展示在自己眼前。晋朝东海王司马越告诉儿子拜师求学的方法说:?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比起自己在暗中?纸上得来?,老师当面的?现身说法?,无疑更为真切形象,更容易加深自己的理解,也更有助于激发自己的思考。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时,曾说过一则与司马越意思相近的名言:?读书并不一定能使人善于思考,但通过与善于思考的人交流,通常能使人变得好学深思。?

(Men are not always made thoughtful by books; but they are generally made thoughtful by association with men who think.)可是,人们习惯于贵远贱近,总是向往地平线那边的?风景?,却遗忘了自己身边的?名胜?。很多连黄鹤楼也没有登过的武汉人,说起意大利比萨斜塔便眉飞色舞。难怪韩非子曾感叹说,眼睛能视千里之外,却看不见自己眉睫之前。有些研究生常常好高骛远,连走路尚未学会,

就想参加千米长跑。既然自己的导师?其则不远?,做研究生的又何必舍近求远?

做学问与练书法的方法极其相近。练书法先要找一本好帖反复临摹,直到完全掌握了帖字的笔法构架,一下笔就能酷肖其笔意和神韵,打下这个坚实基础后再临他帖,并由形似而臻于神似,最后慢慢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做学问也是一样,先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反复精读专业经典,然后再精读与泛览结合拓展知识面,在阅读、思考和写笔记中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直觉和敏感,跟着老师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学会如何逻辑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甚至跟着老师学习他的述学语言。学会自己导师的治学路数后,再根据专业方向和个人兴趣转益多师。经由研究自己导师,来掌握他治学的?看家本领?,看来邓天玉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入门很正。

当然,不是所有导师都有自己的治学路数,也不是每个导师都?值得?模仿,更不是每个导师都?可以?模仿。不妨以诗坛上的李白与杜甫为例,宋人说?少陵诗法如孙吴,李白诗法如李广?。李广用兵如神却不著痕迹;孙吴著有兵书让人有法可依。学者也是如此,从学术个性上讲,有些学者以才华取胜,有些学者以功力见长,有些学者则才情与功力兼备;从学术实绩来看,有些学者一生?但开风气?,有些学者能解决学术难题,有些学者取得了令人仰慕的学术成就,有些学者则创建了可重复操作的学术范式。凭才华和直觉做学问的老师,让人佩服却难以仿效,有些漂亮的论文论著,他本人也可能不知是如何?弄出来?的,这种?无法之法?他人更不可琢磨。那些功力

深湛又兼具才情的学者,往往能取得过人的成就,又善于总结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或者能归纳出一套可供操作的学术范式,这一类学者特别值得我们研究。

邢福义先生就属于后一类学者——他作出的学术成就令人惊叹,他留下的治学方法让人受益。一生能出一两本专著,能写几篇有见地的文章,就可能成为小有成就的学者甚至学术名家,只有提出了许多理论命题,归纳出了许多学术规律,解决了不少学术难题,这才可能成为学术大家。邢先生一生不仅著作等身,而且在本专业领域留下了一大串?邢氏理论?:?小句中枢说?、?句管控?、?两个三角?、?三个充分?、?动词核心、名词赋格?、?主观视点?、?语表趋简,语义兼容?、?词性判定法?等等。这些理论有些已成学界定论,有些引起学界持续的热烈争论;已成定论的观点固然是大家共享的精神财富,引起争论的观点同样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如此之多的?邢氏理论?,表明邢先生具有极大的学术原创性。那么,什么是形成?邢氏理论?的内在机制?什么是驱动邢先生进行学术创造的深层动因?

我们又得回到邓天玉的专著《邢福义为学路》中来寻找答案。 单凭才气也可能把文章写得非常巧妙,但要想把学问做深做大做出气象,在才气之外还必须有锲而不舍的毅力,必须有正确的治学态度和独到的治学方法。由于邢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学家,又是写文章的高手,他的治学方法都凝练为生动警策的名言,全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说教。他许多浅显活泼的?邢氏警句?,蕴含着深刻丰富的治学义理。这里从《邢福义为学路》中拈出几则治学名言与大家分享——

搜索更多关于: 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 戴建业 邢福义先生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先后发表了480多篇学术论文,仅在《中国语文》上就发表了28篇,出版了21部独著的学术著作。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六次评奖中,他个人撰写的4部专著接连4次获得一等奖,不仅在全国语言学界无出其右,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也绝无仅有,它是学界众口相传的学术佳话,也是我们学生后辈难以复制的?学术神话?。季羡林先生生前主编的?二十世纪杰出语言学家丛书?中收录了邢先生的代表作,2002年香港理工大学还为他举行了?杰出学人成就表扬典礼?,在表彰辞中称颂?邢福义教授是闻名中外的杰出汉语语言学家?。 时代对邢先生这一代学人并无偏爱,他前半生受到一个接一个政治运动的干扰,后半生又遇上全社会的人心浮躁。他同学同行中的许多才俊与世沉浮,最后大多数都?泯然众人?,是什么精神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