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厂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要控制混凝土的卸料高度,否则要设溜槽或串筒等措施,以防混凝土离析。
3、浇捣竖向结构时,混凝土浇筑时,应用同标号砂浆或减半石子的混凝土作接浆处理(5cm);侧模设大于30cm 的浇灌孔;柱要分段分层浇灌。
4、混凝土的浇灌与震动必须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30cm。
5、插振移动距离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1、5 倍;为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的粘结效果,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左右;平板振动器在振动平板时宜压边3~5mm,以防漏振。
6、振动时间控制,一般以被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无明显下沉,充满四周,不呈现气泡为宜。
7、浇捣时要经常观察模板移位、胀模、漏浆等现象,便于及时处理。对散落在模板平台的混凝土残浆必须及时清理。
五、预防露筋的措施:
1、凡该设垫块的部位必须在验收钢筋时同时验收。垫块厚度根据规规定的各种不同构件要求处理,并注意固定好垫块,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100cm。
2、振动时不准依靠钢筋传动振幅和频率,也不准把钢筋挤向模板处。在平台上操作时,不能把钢筋踩到板底。
3、模板接缝或与其他构件镶接处必须封严不漏浆;先必须浇水润湿;在柱根部、
柱、梁节点处特别注意封严并增设加劲支撑。震动时间要控制适度,看到漏浆应停止震动。
4、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要按现场实际材料申请试配,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其可操作性。
5、拆模时间要按不同构件类型的试块强度确定,不能过早拆模,以防脱棱缺角。
6、对散落在平台模板上的混凝土一律要及时清理,对已经绑扎好钢筋的平台,对散落其上的混凝土必须及时震实。
六、预防孔洞的措施:
1、钢筋密集区,要用细石混凝土及机震与人工捣固相结全。 2、严禁用吊斗直接下料,坚持分层浇捣制度。
3、振动混凝土时震动棒可垂直混凝土表面或成45°倾斜角操作,插点应均匀排列,移动方式有行列式和交错式两种,以防漏震。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必须针对其特点周密安排。强调岗位责任,尤其是浇灌和震动两个关键工序应明确专人操作、专人管理,质量部门现场检查也应以此作为重点。
七、预防缝隙夹渣层的措施:
1、在支模前应把接搓处的松动浮面、无强度的水泥残浆清理干净,在混凝土浇灌前必须再次清理各种垃圾并用水冲洗。
2、底部模板必须加固、封严,以确保常规操作条件下不胀模漏浆,梁、柱节点板应专门设计,便于装拆和满足密封要求。
八、预防现浇混凝土楼板、楼梯踏步板与平台面凹凸不平的措施: 质量交底要清楚;严格按楼层标高布料。专人负责平仓拍实,用长括尺(长木抹子)抹平;圈梁及踏步板一律以验收后的模板上口为标准,浇灌震实,表面用木蟹(木抹子)抹平;应及时清理浇灌多余材料,不准平摊于浇灌面层,以防超厚,面层不得外露石子。
九、预防混凝土构件胀模的措施:
1、模板必须按浇灌方法、速度,在施工前作好模板方案设计,提出支撑拉结体系。
2、对模板必须事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直的检查验收,并向混凝土浇灌人员详细交底,不能任意去掉模板拉结部件,必须拆去时,应及时征得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及木工同意。
3、浇灌混凝土时,每班必须配备值班木工。指导混凝土操作人员不能任意拆去各种拉和搭支撑。
十、预防混凝土垂直偏差过大的措施:
1、模板支撑必须纵横向成为体系,相互牵住。
2、模板就位挂线应认真复核,特别是在模板组织检查验收时,要抽查几个有代表性的轴线。
3、混凝土浇捣要按建筑体系形状确定顺序和方向,不选用由于浇捣而造成偏差加大的浇灌顺序。
4、浇灌混凝土时,不准用吊斗及其他起重物乱撞模板支撑体系,凡经碰撞须及时复测校正,重新加固。
十一、预防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超差的措施:
支模前要详细研究支模方案;固定模板用的螺栓与支撑不能过紧或过松,用套管作为构件厚度的标准;模板安装好以后,应检查模板是否符合标准尺寸的要求,过大或过小必须经整改复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施工。
十二、预防混凝土构件轴线位移的措施:
施工前基准轴线要确定,复核手续、测量误差要两人以上签证;施工方案要明确支模要求及混凝土浇灌顺序;起始轴线应事先确定。
十三、预防混凝土构件中预埋件、预留洞、门窗洞口尺寸移位的措施:
预埋件固定应工具化;浇灌混凝土及震动时要仔细;增强洞口框模刚度,便于安装与拆除;建立严格的工序交接检制。
十四、预防混凝土施工中的钢筋移位的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保护钢筋;垫块、撑脚绑扎要按规操作;各类插铁必须用电焊固定;起重工不能碰撞钢筋骨架及插铁;临时偏位的钢筋要待混凝土浇完后及时复位。
十五、预防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措施:
1、对结构薄弱部位,设计应增加构造配筋,板中分布筋排距均匀,绑扎牢固;浇混凝土时,不能踩踏钢筋,应串马蹬脚手板操作,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使其提高抗收缩能力。
2、加强支模工作,底模刚度大,支撑体系稳固,地基不下沉,支垫部位能扩散集中力。
3、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保证和减小收缩影响。
4、对0.3mm 以上裂缝须进行扩大开凿、批嵌等封闭处理。 1.9.4.6 砖砌体工程
一、砖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不匀,层高超高的预防措施:
1、砖墙砌筑前,应对有代表性的基面测出实际标高后,进行统一找平。
2、控制砖材分批进场质量,并实测其厚度后,选取9~11mm 灰缝厚度,在考虑门、窗、梁、板标高(包括找平,坐灰厚度),正确划出皮数杆,在砖墙转角处及距10~15m 的外墙交接处设置,其所立标高经复核相符。
3、操作时严格按皮数杆划出的标高,分皮拉线操作和正确进行门、窗、梁、板施工,使墙体平整,灰缝平直,厚度均匀,标高一致。
4、每层应认真复测一次层高,便于在允许围逐层进行调整。 二、组砌方法不当的预防措施:
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外搭砌、,并应按规定统一的组砌方式,如一顺一丁、梅花丁、三顺一丁等进行砌筑,使墙体整齐美观。对砖砌体头皮和顶部最后一皮一律用丁砖砌筑,对狭墙、砖垛应按标准方式砌筑。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规施工,对断砖应分散使用,确保搭砌长度大于25mm 以上。
三、砌体接槎处出现空、瞎头缝和摆砖不平的预防措施:
砖砌工程应遵守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规定,所有留槎均应上下垂直、平整,
并设拉结筋每层不小于3 根,镶砖时必须清理干净,浇水润湿,砌砖平整顺直。
四、砖砌体头缝不密实的预防措施:
为确保砖砌体头缝密实,不留有渗水隐患,并增强砌体的抗剪强度,标准砖砌筑时应尽可能挤浆操作,其他砖材也应采用满刀灰加浆砌筑。所有镶洞(如井架洞、过人洞等)或镶砌窗盘等工作操作,都应将接触基面残浆垃圾清除,并浇水润湿,使竖缝、横缝砂浆饱满,粘结牢固,整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五、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小于80%的预防措施:
砌筑砂浆应搅拌均匀并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操作时铺灰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以500mm 为宜。砖材在使用前应浇水润湿(粘土砖含水率10~15%,即断面四周吸水深度10~20mm 为宜),视气候条件不同,一般应提前或隔液浇水,但力求避免砖表面存有水膜而影响砌筑质量。这样才能使砖达到良好的饱满度(80%以上),达到规规定和使用要求。
六、埋入砌体的拉结筋和抗震柱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预防措施:
1、砖墙直槎砌筑的拉结筋设置,应由钢筋翻样统一组织备料,并负责督促实施。
2、抗震柱支模前,应对基面垃圾清除干净,并对梁上下加密区钢筋,伸入墙的钢筋作隐蔽验收。
3、支模夹箍的设置,应能有效地抵御混凝土的侧压力,不使爆壳漏浆,并宜在凸出马牙下角斩成45°角,使柱混凝土密实。留设要求按规及设计要求决定。
七、砖墙裂缝的预防措施:
1、框架填充墙和隔墙砌筑时对基面应浇水润湿,通过砌筑砂浆与柱面或隔体粘结牢固,外露拉结筋长度为500mm,不漏放、少放,并应平直地砌入墙体。其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
2、温差引起女儿墙及纵墙尽端的裂缝、窗角裂缝,可由设计施工图审时,共同研究其合理的构造措施来解决。
3、窗角八字型裂缝,也可以从地基基础的设计上考虑,使沉降控制在国家地基基础设计规以,或可采用在窗台下设置过梁的措施。
八、墙身弹线偏差、留洞不准与水电坐标矛盾的预防措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