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厂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进度是对设备能力、设备数量、人员施工经验、土质条件、场地条件等的综合体现,因此施工进度应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管线拖至预定位置后,于管线前端挖工作坑至一定深度,取掉扩孔器及分动器,然后准备转场,进行下个工作地的准备工作。预扩孔完成以后,成品管道即可拖入钻孔。管道预制应在钻机对面的一侧完成。旋转接头可以避免成品管道跟着扩孔器旋转,以保证将其顺利拖入钻孔。需要大量泥浆配合。
7.回拖应注意事项
回拖过程连续进行:管道回拖施工紧接扩孔施工连续进行,除发生不可抗拒的原因外,严禁在施工中无故停拖。
保持合理的扩孔回拖速度:钻进时产生的土屑和孔壁坍塌会导致钻柱运动的阻力增加,这时维持扩孔钻头缓慢运动非常重要。
校验管道的稳定性
定向钻管线回拖时,应校验管道的稳定性,避免管线受外力失稳变形。
管道回拖条件
穿越管道预制时要严格按照穿越中心线就位。最后一级预扩孔完成后,应根据套管长度自出土点开始向入土点方向沿钻杆的走向开挖管沟,沟底宽度不小于2m,深度低于钻杆的自然深度0.5m左右
8.废弃物处理
剩余泥浆的处理:本工程施工中实行泥浆回收利用,尽量减少剩余泥浆量。施工结束后的剩余泥浆将采用密封良好的罐车运至当地的垃圾处理场进行深埋处理。
施工废弃物的处理:施工过程中在场地设置垃圾箱,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堆放,最后集中进行处理。施工期间产生污油、污水等废液,设置专用回收装置。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9.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前标定测控仪,每钻进3米进行一次停钻测量及记录,接近接收坑时多次复测,以保证敷管精度。
(四)砼垫层施工 1、基础处理
管道遇软硬土层交替时,应作厚度为50cm的中粗砂褥性层过渡,要求中粗砂层密实,干密度大于16KN/m3. 且做好自检记录,通知甲方监理进行现场鉴定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
2、严格控制砼原材料进场关、送检关,C20砼采用集中搅拌,严格控制运输时间,确保砼在初凝前施工完成。
(五)管道安装
在处理好的地基上安管给水管,应检查基础顶面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数值。
管道安装所用的钢管或PE管,必须符合管材质量标准,管材外观检查时,管身不得漏水,不得有裂纹,管口不得有残缺。若有裂纹的管子,应进行处理,若裂纹发生在插口处时,应将有裂纹管段截去后方可使用。承口表面和插口外表面应光滑、轮廓清晰,不得有沟槽、凸脊等影响接口的密封性的缺陷。
下管方式:小管径采用人工大绳法,大管径管材用吊车法。
下管前清理平基杂物,平基面清理干净后由测量人员弹出管道中线,并复测平基面的标高。
用坡度板中线法控制安管的中心位置和管底高程。
在坡度板上的中心钉和高程板上的高程钉,挂中心线和高程线。 根据给定的高程下返数值,在高程尺杆上量好尺寸,画好记号。 安管时,将高程线绷紧,把高程尺杆下脚放进管底部,当尺杆上的记号与高程线吻合时,即表示安管高程正确。
在安管管头上方所挂中心线上,挂垂球,使管径中心与垂线对正。 管安稳后,应用干净的卵石或碎石,将管体卡牢,避免碰撞移位或滚动伤人。
管的对线校正,以每一个井段为一个单位进行校正。对线方法:将管道中线平行移出管半径外5cm,联结后将之挂高1/2管径处,即成与管线平行的边线,以此边线对每节管进行校正。全井段校正经复核无误后用事先混凝土垫垫稳。
钢管安装前应进行清洁,并吹干或擦干,除去油渍及清洗,表面有机械损伤时,必须加以修整,保持光滑,并进行酸洗处理;吊装用钢丝绳,卡扣不得与管道直接接触,应用橡胶或石棉等制品予以隔离;钢管安装后,严禁损伤管道。
PE管道安装由配合人工下管,设专人指挥吊车逐节吊装,吊装管道中心线的控制采用边线法。吊车距沟边至少2m,避免起吊受力造成坍塌。
稳管前,对基础设计高程和中线位置进行检查,符合设计和规要求后方可进行稳管,同时需做好管道安装的高程和中线在测量定线工作。
因管道接口为胶卷接口,故管道在顶进过程中。有质量问题的管子严禁下槽,安装后的管高程符合规要求。管道连接采用柔性连接。
1、 管道安装质量要求
1)管道系统的坐标,允许偏差为+50mm, 标高允许偏差为±15mm.
2)水平管道的纵,横方向的弯曲等安装应符合下表规定
3)滑动支承不应妨碍管道由于热膨胀所引起的移动,管道应能在支承上自由滑动,支承不应出现偏斜或出现滑托卡住等情况。
4)安装后的管道最大初始变形量和长期径向变形量应满足,如不满足规定应重新安装。
2、管道试压
1)施工完毕的管道工程,应在其它项目检验或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水压试验。
2)管道试压管段宜小于1.5km ;对刚连接的管道,水压试验必须在安装48h后进行。
3)管道试验压力为1.8Mpa,不锈钢管道试验压力为2.4Mpa。 4)水压试验方法与步骤;
1将试压管段末端封堵,缓慢注水,将管道气体排出; 2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
3强度试验:用试压泵缓慢加压,水压升至试验压力后,保持20min,检查接口,管身无破损及漏水现象时,强度试验为合格
5)试压合格后,须立即将阀门、安全阀等处所设的堵板撤下,恢复其功能。
1.7.1.2设备及电器安装 1.7.1.2.1电气施工技术措施 1、电缆的敷设
(1)在整个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电缆盘受到损伤。 (2)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认真核对电缆规格、型号及长度。 (3)验收电缆沟及其它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
(4)电缆敷设时,在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附近可留有备用长度。 (5)电缆敷设时,不应使用电缆过度弯曲,并不应有机械损伤。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有关的规定。
(6)电缆敷设时不宜交叉,而应排列整齐,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7)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8)直埋电缆的埋设深度,一般要求与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7m。 (9)电缆在支架上的排列应按设计进行,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
(10)拖放电缆应有专人检查,专人领线,在一些重要的转弯处应配备具有敷设经验的电缆工。电缆敷设完毕后,施工人员应立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填写记录。
2.电气盘柜安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