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趁热过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得KNO3粗品,再重结晶提纯得到KNO3。(需使用的试剂及用量:60 L 0.008 g/L O3和80 g KCl固体)
图2 图3
20. (14分)将甘油(C3H8O3)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是当前热点研究方向,甘油和水蒸气经催化重整可制得氢气,反应主要过程如下:
反应Ⅰ: C3H8O3(l)+3H2O(g)反应Ⅱ: 2C3H8O3(l)+3O2(g)反应Ⅲ: 2H2(g)+O2(g)(1) ΔH1=__________。
(2)酸性条件下,甘油可在纳米TiO2Pt复合膜阳极上转化为甘油醛(C3H6O3),该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硝化甘油(C3H5O9N3)是治疗心绞痛的速效药,也可用作开采矿物的炸药。
①硝化甘油能治疗心绞痛的原理是在人体中释放NO,实验室中也可通过干法制备NO,△
方程式为3KNO2+KNO3+Cr2O3=====2K2CrO4+4NO↑。若有1 mol NO生成,则被KNO3氧化的Cr2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硝化甘油爆炸时会彻底分解为N2、O2、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反应Ⅰ制备H2时的副产物很多,主要有CH4、C2H4等,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抑制副产物产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有效提高反应Ⅰ氢气的产率,研究人员还采用CaO吸附增强制氢的方法。如图1所示,请分析加入CaO提高氢气产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3CO2(g)+7H2(g) ΔH1
6CO2(g)+8H2(g) ΔH2=a kJ·mol 2H2O(g) ΔH3=b kJ·mol
-1
-1
图1 图2
(5)高效的催化剂是这种制氢方法能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图2为三种不同催化剂在一段时间内与甘油转化率的关系,则
Ni/SiC
催化剂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2分)镍是银白色金属,具有磁性。图1为一种含镍配合物及其配体。
物质 A 物质B 图1 (1) Ni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 物质A中碳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所含有的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由小到大顺序为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 1 mol物质B中所含σ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2+
(4) 物质B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的沸点为197 ℃,而
的沸点为247 ℃,导致两种物质沸点相差较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5) 红镍矿是一种重要的含镍矿物,其主要成分的晶胞如图2所示,则每个 Ni原子周围与之紧邻的As原子数为__________。
10
图2
11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计20 分。 1. C 2. B 3. C 4. A 5. D 6. B 7. C 8. D 9. C 10. B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 B 12. CD 13. D 14. BD 15. BC
非选择题(共80分)
16. (12分,每空2分)
(1) 2NH4Cl+Ca(OH)2===CaCl2+2NH3·H2O
(2) 温度升高,增大浸取反应速率,从而提高Ca浸取率;温度升高导致氨挥发,促进该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提高Ca浸取率;温度升高,NH4Cl溶液水解程度增大,从而提高Ca浸取率;温度升高,溶液黏稠度减小,从而提高Ca浸取率(答出两点即可)
(3) Ca+ 2NH3·H2O+CO2===CaCO3↓+2NH4+H2O或Ca+2NH3+H2O +CO2===CaCO3↓+2NH4
(4) NH4Cl
(5) 取少许最后一次水洗滤液于试管中,加HNO3酸化后,加少量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洗净(或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未洗净)
17. (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醚键、醛基(各1分,共2分) (2) 防止醛基在后继步骤中反应或保护醛基
+
2+
+
2+
2+
2+
2+
2+
(3) (5)
(3分) (4) (3分)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