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二)判断题
1.提出“功夫在诗外”的诗论主张的人是黄庭坚。(错) 2.陆游堪称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超一流诗人。(对) 3.陆游的文集是《渭南文集》( 对 )。 4.《樊南文集》是陆游的诗集。( 错 )。 十三、《摸鱼儿》(辛弃疾)(选择题7题,判断题3题,共10题)
(二)判断题
1.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对) 2.“以诗为词”是辛弃疾词突出特点,其中用典是最突出的表现之一。(错) 3.辛弃疾登上了豪放派的最高峰。(对) 十四、《竹林的故事》(废名)(选择题3题,判断题4题,共7题)
(二)判断题
1.废名原名冯文炳。(对) 2.废名的成名作是《竹林故事》。(对) 3.《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属乡土文学。(对)
4.废名被认为是周作人的弟子,在文学史上被视为海派代表作家。(错) 十五、《听泉》(东山魁夷)(选择题5题,判断题2题,共7题) 》
(二)判断题
1.东山魁夷长于散文写作,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 (对) 2.东山魁夷面对自然的沉思和感悟并不仅是以物寓意。(对)
A.兼容并包 B.美学代宗教 C.民主与科学 D.严肃活泼 第十一单元《为学之道》 1.选择题: 果
2.判断题: 1、《论语》由孔子编纂而成。( 错 ) 2、《论语》一书的体例主要是叙事体。( 错 ) 3、《论语》一书的体例主要有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 对 ) 4、诗可以兴、观、群、怨,这个观点首出于《老子》。( 错 ) 5、孔子道德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核心是爱人。( 对 )
6、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错 )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反映了孔子厚古薄今的思想。( 对 ) 8、“多而识之”中“识”的读音为zhì。( 对 ) 9、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教师是老子。( 错 ) 10、“不学《诗》,无以立。”这是孟子的名言。(错 ) 11、孟子是孔子的学生。( 错 ) 12、“清初三大儒”是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对 )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言始出于明末清初顾炎武之口。( 对 ) 14、《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的作者是王夫之。( 错 ) 15、顾炎武认为最能体现儒家圣人之道的两句话是“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对) 16、亭林先生是人们对王夫之的尊称。( 错 )
17、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大力提倡的两大主张是“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对 ) 18、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里提到的“严几道先生”是指《天演论》的翻译者严复。( 对 )
17
19、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演讲于“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 错 ) 20、)蔡元培演说中对学生提出的“三事”希望分别是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和敬爱师友。( 对 )
21、从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可以知道《天演论》的翻译者严复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 对 ) 22、“研究是大学的灵魂。专教书而不研究,那所教的必定毫无进步。”这是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提出的观点。( 错 ) 23、“我只希望学生除晚上睡觉外不在宿舍!”这是罗家伦在《学术独立与新清华》中提出的观点。( 对 ) 24、《文学与人生》的作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认为,文学是奢侈的消遣品。(错 )
25、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文学与人生》认为,文学作为个人的作品而诞生时,还不是它存在的开始;文学真正的存在始于被他人感受、成为社会生活组成部分的时候。( 对 )
26、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文学与人生》认为,文学作为个人的作品而诞生时,即是它存在的开始。( 错 )
1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