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借书不还 - 天打雷劈教案
借书不还 天打雷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
2、 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3、 体会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4、 培养自己良好的读书与借书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了解作者,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爱的书被借走一去不还,或者你想从朋友那里借书但朋友却不肯借。(学生回答有)那谁起来谈一下你当时的感受或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学生自由交流)
其实很多爱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瞧,就连台湾学者柏杨先生都发出了“借书不还,天打雷劈”的“诅咒”。柏杨先生对这一问题到底有何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柏杨的这篇文章。
二、 简介作者,处理字词
1、 学生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教师投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2、 投放字词,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放录音,让学生注意语调变化、读音轻重,从中理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
2、 根据示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点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然后评议。 4、 理清课文的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4)指出文化气息淡漠的现状。
第二部分(5~9)批判借书不还的不良社会现象。 第三部分(10~11)呼吁“借书必还”。 5、 交流朗读体会。
(1) 本文的语言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这篇文章的语言风趣辛辣,诙谐幽默,带有调侃的意味,而且还有夸张的成分。
(2) 作者主要针对什么人进行了批评?同时还对哪些人进行了批评?表达了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主要针对借书不还的人进行了批评,同时还对盲目崇洋用酒柜代替书橱的人和用书装点门面的人也进行了批评。在批评中表达了极大的愤慨并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3) 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什么主张? 明确:作者的主张是:借书必还。
四、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作者用谴责的态度分析了借书不还的原因,说说主要有哪四点?
明确:①朋友家发现一本好书,不愿归还。②有的是绝版珍本,宁愿举家潜逃,坚决不还。③书不还也不会吃官司。④认为书主只是摆放着不读不会发挥书的作用。
(2) 作者主要分析了书主不愿外借的哪三点原因,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书主还愿外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因为书是自己省吃俭用买来的;二是因为借与不借都会伤感情;三是因为书外借后大多收回不了。在分析中作者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和深深的同情。
(3) 有的书主在书后题字,阻止子孙外借,作者称之为“磨刀阻吓法”,结果
是恶客泰山压顶不能阻止书箱外借;有的书主在书上印文,婉转陈词,恳求借者主动归还,结果是求情的话也不能打动借者不还的铁石心肠。 (4) 为什么作者说“看起来书橱之代替酒柜,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候”? 明确:因为村改变这些人追求物质生活方式而崇尚读书,就需要他们有较高的文明与道德的素养,这是相当艰巨的社会工程。而目前借书人的言行还表现得相当低俗,要改变现状当然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五、 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进行体会。 2、 思考课后练习二、三。
板书设计: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 没有书香,只有酒香
书柜不能代替酒柜 借书不还 振振有词 书去无回 痛彻心肺 讨书办法 磨刀阻吓法 摇尾乞怜法
亲自夺回 以牙还牙 联盟立誓 借书不还 ,天打雷劈
教学反思:
1、 字词掌握可以,文意疏通不错。 2、 课后作业完成不好。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 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重点是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感情与主张。
2、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语言诙谐幽默,这也是柏杨作品的主要特色。这节课我们着重来欣赏这一点。 二、 美读课文,品析语言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完后进行点评、体会。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点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3、 集体交流。
4、 美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细心体会作者心态。然后读出作者的情感。
三、 质疑析疑
就本文的疑问之处学生进行交流,无法解决的课堂上提出一起解决。 四、 布置作业
课下读一读柏杨的其他文章,体会柏杨式的幽默
板书设计: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 。
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着极表同情 “理而不歪,笑话不来”
柏杨的幽默感:人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 亦庄亦谐,辛辣的问道。 教学反思: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一文,语言风格幽默风趣,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感知文章的语言特点。首先学生都能明确这种语言风格的特点,并且能够找出相应的语句。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我想让大家明白幽默感的造成都有哪些因素,以便于能够有效的运用于自己的写作。这是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结合课后题的提示大部分都能归类,知道怎么用的,下面就是学生们自己运用的问题了。我制定了一个比较好写的题目——用幽默的笔法写写你身边的同学,完成较好。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能言之有物。才能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