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1讲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试题 新人教版
A组 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
一、选择题
1.A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正确;兴奋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错误;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③是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若损伤,将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D错误。
2.C 神经和肌肉接头处相当于突触,突触部位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电刺激肌肉,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错误。
3.A 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A正确。
4.B 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膜内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 二、非选择题
5.答案 (1)内正外负 Na内流 (2)② 越长
(3)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4)识别递质的受体 激素、淋巴因子(任选一个)
解析 (1)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2)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中枢处,即②处。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3)在炎热条件下,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①是感受器,机体缺水,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发机体主动饮水。(4)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可识别信息分子,信息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
B组 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D 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错误;只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方式为化学信号,C错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D正确。
2.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d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会引起效应器收缩,但不是反射,B错误;兴奋在结构c(突触)处的信号转变需要时间,故兴奋的传递速度较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C错误;Ⅱ处为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3.D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可为树突膜或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构成的,A错误;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导,B错误;神经递质
5
+
+
+
+
+
+
+
+
+
+
+
+
+
+
在突触小体内合成,储存于突触小泡中,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神经递质会由突触前膜释放,C错误。
4.A 甲图为静息状态,膜内外电位差是静息电位,A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B正确;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当兴奋传至电流表一极时,两极间会有电位差,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后回复,兴奋传至电流表另一极时,指针会发生一次反向偏转后回复,C正确;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D正确。
5.C 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故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②只能说明神经递质能促进钠离子进入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错误;过程③表示神经递质重吸收进入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 6.A 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A错误;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兴奋通过图乙所示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C正确;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答案 (1)协助扩散
(2)生物膜 蛋白质的种类、数量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④→⑤→⑦ (4)F 保持正电位 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解析 (1)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钠离子通道开放,造成钠离子大量内流,钠离子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2)由题图2知③是突触小泡、④为突触前膜、⑥为突触后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组成上分析是由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3)图1中,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经过突触结构,信号的转换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图2中神经递质的运动路径是③→④→⑤→⑦。(4)分析题图1可知,F神经元是感觉神经元,皮肤感受器在钉子扎了后,经F将兴奋传入中枢,由于反射的效应是屈肌收缩,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到②而不传到①,所以①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保持静息时的电位即正电位,②处神经纤维会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2+
+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