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爱的奉献》教学设计
作者:蔡玉萍 性别:女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心学校 邮编:246050 电子邮箱: 327524680@qq.com 联系电话:15309667066
教材分析:
《爱的奉献》这首歌是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演唱的,歌曲分为两个情绪不同的乐段。第一乐段16小节,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第二乐段10小节,音乐是呼唤性的,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是歌曲的主题所在。第一乐段旋律在较低的音区迂回,演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要太压、太低沉,要用深情的语气来唱,音量也可以弱些;第二乐段旋律大多在学生的高音区,要防止声音太直、太喊,仍应保持明亮而柔和的音色。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注重示范指导。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1 / 7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2、聆听并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通过歌曲教学歌颂爱心,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复习并认识反复音乐标记,休止符处的正确演唱。高音区的声音自然发声、两段情绪的自然转换。
2、在音乐活动中培育爱心,并通过演唱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爱满人间”《爱的奉献》小班教学视频课件(农村远程教育IP资源)。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课件,指导互动,学习练唱。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2 / 7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唱一首歌曲——《爱的奉献》,不仅要学会唱这首歌曲,还要认识一些新的音乐标记,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所以,老师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音乐专家,请看视频……
二、观看小班视频教学,互动学习。
1、观看图片,融入歌曲“爱的奉献”爱心教育情感。 (1)、观看图片。 a、为盲人拉手风琴; b、陪孤儿院盲童玩沙堆; c、消防员执行森林救火任务;
d、唐山大地震图片;
e、斯里兰卡救援者喷洒消毒药水; f、马来西亚儿童为海啸遇难者祈祷;
3 / 7
g、为灾区、贫困地区及疾病患者捐款、献爱心。 (2)、根据图片谈感受“奉献爱心”;
师:看了这组图片,同学们都有怎样的感受呢?(视频课件暂停) 学生谈感受。
师:我们再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有怎样的体会。(继续播放视频) 把爱献给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 每人都有一颗爱心,生活将充满阳光; 节约零花钱,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爱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那颗心; 小结: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学习歌曲《爱的奉献》。 (1)、学唱第一部分旋律。
a、初步欣赏,体会人间真情的呼唤。
谈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深沉激动、深情。 b、看音符: 复习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 c、哼唱旋律:钢琴伴奏哼唱房子一。
第二段结尾与第一段结尾有什么不同?第二段结尾比第一段多了五个哆以及四分之二拍的“哆”。
d、接着哼唱房子二。 最后一句:注意长音的时值。 e、朗诵歌词。
钢琴伴奏深情朗诵歌词,感受朴实的歌词带来的心灵的震憾。
4 /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