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生物习题(江苏高考复习用):必修二部分
必修二
1.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 B.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
C.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 D.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 2.图1位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该基因可能位于图2中的A、B、C区段或常染色体上,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Ⅰ2、Ⅱ2、Ⅲ4一定是杂合子 B.因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因此可判断该病受图2中C区段上的基因控制
C.该遗传病一定受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3.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X染色体上A、a基因控制,如右下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该果蝇为红眼雌果蝇
B.该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C.该果蝇能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D.该果蝇与红眼异性果蝇交配,后代出现白眼雄果蝇的概率为1/8
4.右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1、Ⅱ3基因型相同的几率为1/2 C.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1 D.Ⅲ3与正常男子婚配,后代不会患病
D.若该病受图2中B区段上的基因控制,则Ⅲ2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的概率为1/4
5.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3和Ⅱ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C.若Ⅱ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Ⅲ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
D.若Ⅱ2与Ⅱ3生育了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
6.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2 7.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C.染色体数为2n=24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和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分别为12和24
D.若在G2期某染色质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
8.右图是基因型为AA的哺乳动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关于该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初级精母细胞 B.含有5条染色单体
C.已发生了基因突变 D.该细胞分裂后将产生4种精子
9.右图为某高等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A和细胞C染色体数不同,但染色单体数相同 B.细胞B和细胞D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则不含等位基因的细胞是B、C、D D.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细胞A
10.下图为某种高等动物四个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个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个细胞不能同一器官中找到 B.甲细胞中1、2、3、4可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C.甲、丙细胞中DNA含量约为乙、丁细胞的2倍 D.四个细胞均含有等位基因 11.在果蝇卵巢中不能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12.已知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后期 B.有丝分裂末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 13.现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其中所用的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能出现S型细菌的实验组是
14.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2次复制,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如下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胸腺嘧啶 C.胞嘧啶 D.鸟嘌呤 15.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B.嘌吟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D.碱基排列顺序
16.FX17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感染宿主细胞时,会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其中母链称为正链DNA,子链称为负链DNA),转录时以负链DNA作为模板合成mRNA。下图为FX174噬菌体的部分基因序列及其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序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FX174噬菌体的不同基因之间可以相互重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假设正链中(A+G)/(T+C)=m,则负链中(A+G)/(T+C)=l/m
C.基因D、E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上的终止密码分别是UAA、UGA D.基因D、E重叠部分的碱基序列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
17.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cc
18.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
BcBccBc
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可以诱导更多PrP的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cBc
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19.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20.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DNA分子发生断裂 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
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
21.某地区一些玉米比一般玉米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籽粒多,这些植株是 A.单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杂交种
22.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A.先天性愚型 B.原发性高血压 C.猫叫综合征 D.苯丙酮尿症 2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 24.李振声院士运用小麦与偃麦草(一种野生牧草)远缘杂交并诱导染色体移接,成功培育出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小麦和偃麦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大多数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C.染色体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这项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5.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关于右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错误的是 ..A.①突变和重组 B.④新种群形成
C.②为种群基因频率 D.③为生殖隔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