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1. 生物家族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 、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 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 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病菌、病毒是生物,因为它们可以繁殖。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植物光合作用、运动后出汗。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
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
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第二章 探索生命
1、 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林 奈――“分类学之父” 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
哈 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 沃 森 和 克 里 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第三章 细胞
1、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眼虫
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
结构: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之分)、 机械部分:镜筒、镜臂、镜柱、镜座
操作步骤: ① 取镜安放
② 对光:目镜、物镜、反光镜要在同一直线上。用
左眼观察 ③ 放置玻片标本
④ 观察: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降镜
筒---升镜筒---细调)
⑤ 收放: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将镜头降至
最低处,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4、实验一: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操作步骤: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刮(用
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水滴,然后缓缓在盖在液滴上)→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分隔细胞与外界环境,具有进行物质交换和保护 细胞的作用。
细胞质:细胞膜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里面还有线粒体等结构,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是细胞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实验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操作步骤: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撕取鳞
片叶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 展(用解剖针将表皮展平)→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水滴,然后缓缓在盖在液滴上)→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
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包含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细胞核:是细胞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植物细胞特有的三个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5、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细胞核 E:液泡 F:细胞质 动物细胞 模式图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6、细胞结构与其功能
名称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 核内有染色体 细胞质中的叶绿体 液泡内充满细胞液,溶解有多种物质,如糖类 结构特点 功能 保护、支持作用(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进行物质交换) 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物质 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 呼吸作用(动植物细胞都有) 能量转换器,将化学能释放 光合作用(叶肉、果皮等细胞中才有,一般根细胞、成熟的种子细胞中没有) 能量转换器,光能→化学能 内有许多营养物质(成熟的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例:西瓜的甜味来自液泡的细胞液。 细胞质中的大液泡 7、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①细胞分裂过程
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膜内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新的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②在细胞分裂前,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 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细胞分裂的意义:繁殖、生长、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并且新细胞与原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 细胞生长 → 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细胞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在形态和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失去分裂能力) 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3、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①上皮组织:保护和分泌。如小肠上皮,口腔上皮、呼吸道内表面、皮肤表皮 ②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如血液、皮下脂肪、肌腱、骨组织 ③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④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组织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①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②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组织。如:洋葱表皮、番茄表皮、甘蔗表皮 ③营养组织:储存营养物质。如番茄果肉、叶肉、苹果果肉 ④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有机物。
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比较: 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无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有线粒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动物细胞 保护和支持细胞 控制物质进出 有线粒体、液泡,绿色部分含叶绿体,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植物细胞 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生物遗传中有重要作用 1.细胞膜很薄且紧贴细胞壁,因此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
2.植物细胞有线粒体、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动物细胞只有线粒体一种能量转换器。 3.无叶绿体的细胞≠是动物细胞:判断动植物细胞的依据是有无细胞壁。
5、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如:大脑、胃、肠、心脏 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 植物的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
根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主要完成支持和运输的功能、叶主要完成制造有机物的功能。 6、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1.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7、人体的八大系统
①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②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
③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④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⑥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 ⑦生殖系统:生殖
⑧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光合作用实验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暗 处理 : 目的: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遮光照射: 在暗处进行,上下两面要同时遮盖,遮光和不遮光处形成对比
方法步骤 摘下叶片:
酒精褪色: 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
漂洗干净, 滴加碘液,观察结果:叶片见光的部分遇碘变蓝
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光合作用实验二]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加入碳酸氢钠的目的是它能提供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实验三]检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