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9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生物八年级(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13.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 D.其他原因
14.海南黑冠长臂猿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有2000多只,可是到了七十年代末仅剩7只,198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现在才有22只。造成当年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外来物种入侵 C.食物缺乏
D.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
15.热带雨林中生长有下列哪些植物( )
A.乔木 B.灌木 C.草本植物 D.以上都有
1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能解释它的是( )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C.青蛙之间的互相捕食
17.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环境净化
B.气候调节
C.土壤改良
D.提供食物
18.图为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D.人类的猎食捕杀
A.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B.虎与猫的共同特征最多 C.狼与犬的亲缘关系比狼与猫近
D.图中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为目、科、属、种 19.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动植物园 B.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 C.颁布保护生物的多种法律 D.建立自然保护区
20.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我国从1989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 ) A.《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B.《野生动物保护法》 C.《野生动物保护法草案》 D.《野生动物管理法》 二、填空题
21.请归纳狼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动物界。
22.请看图1侧是一座迷宫,请你从上部中央进入,沿着箭头所示方向前进,将图2的五种动物送回家(将左侧字母填在相应序号的横线上),以体验科学家的分类方法.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
23.如下左图中的工作人员正在往受美国白蛾危害的树木上喷洒农药。自从美国白蛾侵入我国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大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叫做周氏啮小蜂的寄生小蜂(如下右图),此蜂产卵于白蛾幼虫体内,利用幼虫体内的营养发育长大,使白蛾幼虫死亡,经过连续数年的放养,白蛾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使用农药,不但造成了___ ,还通过____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2)白蛾在生态系统组成中属于____。 (3)白蛾数量急剧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
(4)利用生物(周氏啮小蜂)防治病虫害(白蛾)的方法叫做____。
24.地位: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超过_______万种,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常见节肢动物: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子、蝇等。节肢动物基本特征: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______;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________。
25.蜜蜂采蜜、仙鹤起舞、大雁南飞,像这样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______。 三、判断题
26.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 ( )
27.细菌与植物细胞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与动物细胞最大的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核,有鞭毛。______ 28.判断正误
(1)正常情况下,野鸭能游泳,也能以行走和飞行的方式运动。(____) (2)动物通过行走或爬行方式运动时,身体都是贴近地面的。(____)
(3)人和高等动物的关节是由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三部分组成的。(____) (4)人的骨盆保护膀胱和肠等,还可以保护女性的卵巢等生殖器官。(____) (5)骨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____)
(6)动物运动时会表现出行为,不运动时不会有行为表现出来。(____) (7)涡虫在电刺激下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的表现属学习行为。(____) (8)经过训练的狗也会捕老鼠(狗拿耗子),这是一种学习行为。(____) (9)弗里施、廷伯根和劳伦兹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都用到了实验法。(____) (10)动物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____) 29.在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所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 四、连线题
30.(9分)请将下列动物与对应种类用线连接。
31.连线题
五、综合题
32.(9分)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33.(9分)请将科学家与其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起来
34.(9分)请将右边与左边内容相一致的番号填在括号内。(5分) 动物 分类
( )A鲸鱼 1 两栖动物 ( )B海蜇 2鸟类 ( )C水蚤 3 哺乳动物 ( )D蟾蜍 4腔肠动物
( )E帝企鹅 5甲壳动物 35.科普阅读题
在热带雨林中,50%以上的植物果实被食果动物(以哺乳类和鸟类为主)取食,并且60~94%的木本植物借助食果动物来实现种子的传播。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是传播种子的主要的哺乳动物类群,其中,栖息于森林中的灵长类是大型食果动物。
不同的灵长类取食的果实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许多灵长类动物有着较长的消化道,种子滞留时间长,往往能取食大量的种子。它们的口腔大小、牙齿形态会影响吞咽的种子大小与种类。如,南美洲的红背僧面猴属动物因具有高度特化的牙齿,能够取食具有硬质外壳的大型果实。
将种子吞咽后经消化道排出是灵长类动物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例如,倭黑猩猩所传播的植物种子中,93%以上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一般而言, 距离母树5米远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 但只有被传播至距离母树超过100米远的地方, 才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种子传播方式。在巴西片断化森林中体型较大的吼猴属动物具有较长的日间活动距离,能将种子传播至距离母树497米远的地方;少数大型猿类对种子的传播距离有时甚至超过1000米。
灵长类动物不仅能将种子带到适宜萌发的微环境,还促进了植物种子的萌发,并对幼苗的生长有着积极作用。首先,动物消化道对内果皮和种皮进行的化学或机械性摩擦产生了“破皮”作用,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其次,种子外的果肉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灵长类动物将它们移除起到了“解除抑制”的作用;第三,灵长类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具有施肥效应。如,在委内瑞拉古里水库的陆桥岛屿上,红吼猴粪便的密集堆积能够丰富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幼苗的建成。
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影响了植物从种子到幼苗期的存活状态, 最终还影响植物在森林中的空间分布位置。更为重要的是,灵长类动物对种子的传播,对于许多热带树种的成功定居到其他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对维持植物种群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1)能传播种子的啮齿类、翼手类和灵长类,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它们所取食、传播的植物,在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些植物属于_______类群。
(2)距离母树5米以上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母树树冠下的种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少,灵长类动物吃了果实后把种子都带走了 B.母树树冠下的种子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水分等资源 C.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很多,萌发后对各种资源的竞争激烈
D.母树树冠下的种子受到母树遮蔽缺乏阳光,无法制造足够的有机物 (3)下列关于灵长类动物对植物果实取食和传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会影响其对种子的传播 B.种子经由消化道传播可将种子传播到较远的距离且易萌发 C.灵长类动物粪便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种子萌发必要条件 D.灵长类动物和被取食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4)食果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加快了森林植被的更新 C.提高了森林植物的多样性 D.增大森林中动物间的竞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答案 B 2 A 3 D 4 C 5 C 6 D 7 D 8 B 9 D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C B B D D C D B 题号 19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