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整理版)+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⑵这是一段插叙。在文中起补充情节,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
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好处。喻体“忠犬”更显风趣、幽默,富于生活气息。
⑷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社会大多都是这样平凡的,不引人注意的人。不管社会给他们什么境遇,他们都会平淡的做好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
⑸白菜在这里喻指普通的人们。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但现实中常被忽视、忽略。作者以此呼吁,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像“白菜”一样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走进他们心里。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⑵本题考查分析插叙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插叙被撞妇女的事例,既是补充情节,也为下文的议论,抒发感慨做铺垫。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从词句所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作用是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答题时应注意,把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解释原因是什么,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⑸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主要从题目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分析,剖析深刻含义,从内容、主旨和新颖别致的角度作答。
4.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完成小题。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时候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你认为第①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的“她”做的四件事,并说说其共同点。①电梯超载,她主动从中间挤下电梯等下趟。 ②________;
③电梯里有人不肯定去向,她主动指点。 ④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
(3)小说结尾写道:“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是大家真的“恍然大悟”吗?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____。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自私固执,呼唤无私豁达的健康感情。 B.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冷漠自私,呼唤真诚大方的健康感情。
C.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自私冷漠,呼唤慷慨豪爽的健康感情。 D. 批判社会上一些人的狭隘自私,呼唤乐于助人的健康感情。
(5)如果这篇作品的叙述视角改为第一人称,以医院里一个病人为叙述者,会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她”的美。
(2)农民大伯不懂“双层停”,她走出电梯送大伯;急忙下电梯的姑娘的玫瑰花掉了,她迅速捡起追出去;为他人着想,不计个人得失
(3)大家似乎“恍然大悟”了:原来她和我们想得不一样,做得不一样是“她”精神有病;作者运用反讽(讽刺)手法。含蓄地揭露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思维状态。 (4)D
(5)改用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在参与事件过程中,向读者描述的“她”和有着自私冷漠心理的人,给人以更为真实之感同时,“我”的感情倾向也直接表明作者的感情倾向 但改用第一人称,笔触所至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⑥做铺垫、埋伏笔等。结合文章内容,这里描写灿烂盛开的红色郁金香对主人公形象具有烘托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找到相应的关键信息,并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提取出切题的答案。根据已经给出的事件表述,仿写其他两件事件,并分析共同点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词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到语境中,结合全文内容及语段的意思、位置、在文中的作用加以分析。尤其要注意把句中的关键点解释透彻。结合⑧⑨两段的意思分析“恍然大悟”的含义。结合文章的主题,可以发现这个词具有讽刺意味,批判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思维状态。
(4)根据主人公“她”的行为来分析文章的主旨:“她”所做的种种事情无一不是为他人着想,处处助人。所以文章的批判意义就明了了。
(5)回答本题结合第一、三人称运用的好处来分析: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会使故事更真实,便于表情达意;但不如用第三人称“她”表达更自由,能够不受时空间的限制。 故答案为:(1)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她”的美。
(2)农民大伯不懂“双层停”,她走出电梯送大伯;急忙下电梯的姑娘的玫瑰花掉了,她迅速捡起追出去;为他人着想,不计个人得失
(3)大家似乎“恍然大悟”了:原来她和我们想得不一样,做得不一样是“她”精神有病;作者运用反讽(讽刺)手法。含蓄地揭露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思维状态。 (4)D
(5)改用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在参与事件过程中,向读者描述的“她”和有着自私冷漠心理的人,给人以更为真实之感同时,“我”的感情倾向也直接表明作者的感情倾向。但改用第一人称,笔触所至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
【点评】(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结合上下文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文章主题,即可得出答案。
(2)“她”做的四件事在概括时应注意事件的表述:别人在什么情况下,“她”是如何做的。 (3)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4)四个选项前半句都说得过去,重点在于后半句的内容上。分析文章主旨,就要抓住主人公的言行,根据主人公“她”的所作所为来分析作品所具有的批判现实意义。
(5)记叙文各种人称的运用的好处:第一人称,使文章真实生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与读者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第三人称:能客观地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自由表达。
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活着 沙爽
①台风将至的那天下午,我原本与客栈的老板娘约定,要搭她的车去海鲜市场,但是到银滩走了一圈回来,我突然改了主意,决定先去市区逛逛。
②烈日当空,灼热的空气纠缠成一个巨大的、白光闪闪的线团,把海滩、街道、路旁的海鲜大排档、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一股脑地裹在里面它在燃烧,闷声不响,让空气几近微
呛。我在客栈后面的小卖部里买了一瓶矿泉水,顺便打听一下去市区的公交车路线。按照店主的指点,我斜斜穿过马路,打算去对面的站点等车。
③马路正中的绿化带里稀稀落落种了些行道树——或者说是灌木,因为这条路显然是新建的,移植来的植物还未长成气候。接近十字路口,有一棵树倒是长得高大,而且居然还在开花。我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嗯?怎么可能?我踏上石阶,捏住一枚尖尖的树叶。那灰绿色的叶片像极了柳叶,但是既厚又硬,接近蜡质,而背面几乎是银灰的。 ④竟然是,一棵夹竹桃。
⑤我停在那里仰头看它,一时间简直喘不过气。天太热了。在十一月,这异乡的阳光和街道恍如幻觉。暌违①多年,你怎么会在这里?你桃红的花朵吐出我多少年前就无比熟悉的粉黛香气。旁边枝上的那一小簇刚刚开败花瓣的边缘变成了枯褐色,但靠近花心的地方还是红的,像灰烬里包裹着一颗跳荡的心。
⑥夹竹桃,我祖母偏爱的花。许多年里,我们家一直养着几棵。它们似乎很容易成活,至少繁殖相当简易—在空酒瓶中注入清水,剪下筷子长的一截枝条插入瓶中,瓶口用湿泥封住。如此静置一两个月,枝条下方会生出雪白的长根,入春便可移进花盆。祖母和母亲常持此瓶馈赠邻里和亲友,如对方欣悦收下,她们便满面春风,谆授以养殖之法,仿佛热心得过分的送子观音。在我看来,这种花寻常得近乎贫贱,花的香味也像一个土气村姑,为什么她们如此热衷于让它芳泽远播、香火绵延?
⑦总的来说,这种叫夹竹桃的植物喜欢活着,喜欢繁衍像被切成两段的蚯蚓,不仅不会死去,反而执意要以双倍生还——原始的生物本性往往是泼辣的,反衬出人类的矫情。当年我不太喜欢这花,但是也说不上讨厌;我只是觉得麻烦——活着就是一件麻烦的事。 ⑧事实是,我在二十岁上罹患抑郁症而不自知。有一天我和父亲拌了几句嘴,一转身,听见旁边的房间里,祖母低声责备我父亲:“孩子上次差点救不回来了你不记得?”我想,大概没有人比祖母更害怕我会死去,虽然她从来不曾问起。
⑨后来我慢慢忘了想死这件事,也许是体内的血清素和多巴胺②趋于正常,如同植物茎管里流淌的隐秘汁液—造物在其中加入了何种成分,用以催生花朵或删除落叶?为什么夹竹桃执意在身体里暗藏毒汁,仍不能阻止娇嫩的花苞被蚜虫啃啮?这世界只呈现它的物理表象,却很少暴露它幕后的主使者。
⑩再后来祖母住的老房子拆迁,那时冬天已近,祖母问我要不要那棵夹竹桃它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相比于这个高度,它脚下的粗陶花盆实在太小,还不知何时磕掉了半只手掌大的一块,浇水时总会有一半水淌到外面。它看上去相当营养不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见我犹豫着没有答腔,祖母叹口气,说:“没人要就只能扔了。”
?其实我不喜欢这花还有一个原因:它冬季也不落叶,必须移入室内。那么多个冬天,房间里虽然生着炉子,仍能看得见口中呵出的白气我眼见它的叶子落满厚厚的灰尘,谁能一枚一枚地擦洗它们?这些积灰的叶子开始自暴自弃,先是变得枯干,然后卷翘起来,但是仍然并不肯脱落,就那样用千百只枯干的指头戳住你,让你知道,有这样一种活着祖母盼望她回迁的新居可以铺上地暖,脚踩在上面,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人老了,骨头深处蚀开深广的空洞,怕冷,怕风,怕前后左右的沟坎和凄清。但那片回迁楼整整建了六年,内中的曲折千回百转,之后又因资金缺欠,迟迟不能交付使用。我的祖母,终是没有等来她的新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