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题语文版1103250[含答案]
第七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C )(2分) A.论语(lùn) 弘毅(hóng) 逝者(shì) 海棠(táng) B.寝衽(rèn) 庖丁(báo) 洛阳(luò) 漫卷(juǎn) C.得兼(ji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不辟(bì) D.蓟北(jì) 涕泪(dì) 骤雨(zhòu) 巫峡(w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C )(2分) A.一箪食 蹴尔 昼夜 祗辱 B.一豆羹 不屑 笃志 曲肱 C.一漂饮 奴隶 骈死 红绡 D.一丈绫 槽枥 鹧鸪 粟米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2分) A.传不习乎(传授)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到) C.病者困剧(困顿)
D.其真无马邪(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
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C.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下列对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D )(2分)
A.大气磅礴 B.流畅奔放 C.龙飞凤舞 D.端正秀丽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2分)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C.《订鬼》选自《论衡·订鬼篇》,作者王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D.《马说》的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古诗文默写。(5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韩愈《马说》)
1
(2)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
(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赵师秀《约客》)
(4)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李清照采用设问、借代、比喻等手法写出风雨后花叶的景象的句子是:“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8.综合性实践与学习。(3分)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1分)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参考答案孟母断织、韦编三绝。
(2)【成语大搜集】(1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答案③ ⑦
(3)【观点大讨论】(1分)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案示例①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况且更多的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而已。
②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二、古诗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
参考答案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
10.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3分)
2
参考答案(1)“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2)“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行道之人弗受(不 ) (2)妻妾之奉(侍奉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德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2分) A.一箪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 死而后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参考答案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4.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呢?(3分)
参考答案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①②③
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
④
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
⑤
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故虽有名马(名贵的 ) (2)食不饱,力不足(充足 ) (3)策之不以其道(规律,方法 )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
16.把语段【甲】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参考答案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7.“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甲】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
18.根据语段【甲】 和语段【乙】 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甲】 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语段【乙】 用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 。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②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55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2 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的钱伟长,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研究,最终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获得重要成就,被人称为“万能科学家”。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业轨迹似乎在提醒人们: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
③反之,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一治国,痴迷木匠,虽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担任医院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不专一于“正业”,热衷搞房地产开发,虽然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地盘不断拓展,但诊断、医疗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专一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④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追逐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步入歧途。
⑤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参考答案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20.选文的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具体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这一中心论点。 21.下列四句名言中,能够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C )(3分)
4
A.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B.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梁启超
D.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杨绛
22.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阐述“专一”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并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结论。 四、写作(4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比分数更重要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根据题目,可以确立“分数并非是衡量才能的唯一标准”的主旨,分数背后更重要的还有能力、素质、品格、道德、生存本领等。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