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联读文本阅读 新人教版
(2)学校决定排演这幕剧,扮演“阿巴贡”的同学对剧中画双波浪线部分表情、动作、台词都演不到位,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如何指导他?(4分)
二、[2020·杭州模拟改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给孩子的故事》序
王安忆
受托于诗人北岛,编“给孩子的故事”。想了想,“孩子”的年龄段,下限应是认识汉字,数量多少不计,重要的是对书面表达能够理解,有没学到的生字生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者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上限却有些模糊,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之间?就是十岁到十五岁,抑或十六岁,大概也不排除十七岁,将成年未成年,我们称之“少年”。这个成长阶段相当暧昧,不能全当成大人,但要当作孩子看,他们自己首先要反抗,觉着受轻视,不平等。
顺延“给孩子”系列:诗歌,散文,这一辑本应是“小说”才对,为什么却是“故事”?我的理由倒并非从文体出发,而在于,给孩子一个有头有尾的文本,似乎试图回到人类的童年时代,漫长的冬夜,围着火炉听故事。这可说是文学的起源,经过无数时间的演化,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经院,再从经院回到民间,书面回到口头——2020 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颁发给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
现代主义将形式剔除,文学史等待着新一轮的保守和革命。孩子也许会提醒我们,事情究竟从哪里发生,从哪里发生就是本意。
仿佛处于人类的源起,我想,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部独立的文明史,他们保有美学的本能,你要一件事情,就要从头开始到尾结束,这是“故事”的要旨。这里收入的“故事”,基本上是小说,我以为,这是火炉边上的讲述后来形成的最有效模式。其中有几篇散文,也是有人和事,有发展和结局,称之“散文”是因为来自真实的经验,不是虚构,是非虚构,但并不违反叙事完整的原则。所以,我们称这本书为“故事”。
我可以为这些故事负责,它们不会使读故事的人失望,无论在怎样的不期然的地方出发,一定会到达期然;掉过头来,在期然中出发,则在不期然中到达。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承诺,些许要困难一些,那就是价值,这是选篇过程中,时不时受
5
困扰的。什么样的故事不至于为他们不屑,看轻我们这些大人;同时呢,也得让他们把过来人放在眼里。将一大堆篇目挑进来,摘出去,摘出去,拾进来,渐渐地,方才知道要的是什么。原来,我要的是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而是澄澈地映照世界, 明辨是非。
起初我们计划单篇控制在五千字以内,但往往超出,小说究竟不同于故事,故事在小说里只是一个核,一个活跃的,有自在生命的核,谁知道它会长出什么枝叶,开出什么花,结成什么果。所以我说——不是我说,是进化的结果,小说是故事的最佳外形和容纳,它不是直奔目标,且在中途生出旁顾,这些旁顾不知望向哪里,也许正预示着深远的前方。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就是,它边缘模糊,向四周洇染,洇染,无边无际,在那没有边际之处,藏着许多玄机,等你们长大后去发现。
选目是一桩冒失的事,极可能有更好甚至最好的篇章遗漏,阅读和记忆以及搜寻总归是片面的,就在成书的这一刹那,就有好故事滋滋地生长拔节,只能留在下一季收割了!(节选自《给孩子的故事》) 附:
《给孩子的故事》目录 序 王安忆 汪曾祺 黄油烙饼 高晓声 摆渡 张 洁 捡麦穗 冯骥才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贾大山 杜小香——梦庄记事之二十二 张承志 红花蕾 阿 成 春雨之夜 王 璞 捉迷藏 史铁生 合欢树 刘庆邦 种在坟上的倭瓜 贾平凹 一位作家 豆瓣网友部分短评 湛水先生☆☆☆☆☆ 选的文章清澈、干净且动人。 周安迪☆☆☆☆☆ “给孩子”系列里我觉得最喜欢这本书。完全是大人可以看到的深度。 风之原色☆☆☆ 很多故事我都不明所以,确定孩子们会喜欢吗? 懒猫☆☆☆ 故事都是好故事,但是6
曹文轩 小尾巴 黄蓓佳 布里小镇 莫 言 大风 铁 凝 孕妇和牛 阿 来 秤砣 余 华 阑尾 苏 童 小偷 迟子建 逝川 没有人觉得这些故事的时代背景有些过于遥远了吗? 愚人☆☆☆☆☆ 书倒是好书,但是有多少孩子能读懂呢? 双汇火腿肠☆☆☆☆ 都是小小篇幅,随手翻东 西 你不知道她有多美 翻就看完了。给孩子的温亚军 驮水的日子 鲁 敏 在地图上 乔 叶 深呼吸 朱山坡 丢失国旗的孩子 张惠雯 爱 1.阅读以上文本材料,选出说法无误的一项 ( )(3 分) A.《给孩子的故事》一书,编者将阅读对象“孩子”的年龄限定在十至十七岁这个将成年未成年的“少年”阶段。 B.书中的 25 篇故事以小说为主,兼有几篇散文,文章有的虚构有的非虚构,但都不违反叙事完整的原则。
C.书中有多位我们熟悉的作家,编者选编文章计划每篇控制在 5000 字以内,但许多故事远远超出5000 字,如长篇小说的节选。
D.“豆瓣网友部分短评”主要从选文的作者、篇幅、内容等角度进行评论,就评论的内容和语气判断,评论的网友大多是成年人。
2.(1)2020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给孩子的故事>序》一文中画波浪线鲍勃·迪伦的例子能否替换成“石黑一雄”?为什么?(2分)
(2)文中最后一句用了“滋滋地生长拔节”来形容好故事,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分)
7
不是故事,而是故事里的爱。 Mfruit☆☆☆☆☆ 选得相当不错,趣味性和文学性都有。
3.在盛赞这本书的同时,有多位网友提出自己的疑虑,认为有些“故事”时代背景过于遥远,文本有深度,不一定适合孩子们阅读。看了这样的评论,你还愿意去读这本书吗?阐述你的理由。(3分)
4.王安忆说:“原来,我要的是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而是澄澈地映照世界,明辨是非。”好故事应该都是这样的,结合目录中你读过的某位作家所写的故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2020·湖州上学期期中改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阿尔及利亚人的鲜花
[法]杜拉斯
①大概是十多天前吧,一个星期天的早晨,10点钟,雅各布路与波拿巴路的交叉口,圣日耳曼·德·普雷一带,一个小伙子正从布西市场往路口走去。他二十来岁的年纪,衣衫褴褛,推着满满一手推车的鲜花:这是一个年轻的阿尔及利亚人,偷偷摸摸地卖花儿,偷偷摸摸地讨生活。他向雅各布与波拿巴路的交叉口走去,停了下来,因为这儿没有市场上管得紧,当然,他多少还是有点惶惶不安。
②他的不安是有道理的。在那儿还不到10分钟——连一束花也还没来得及卖出去,两位身着“便服”的先生便朝他走来。这两个家伙是从波拿巴路上蹦出来的。他们在捕捉猎物。猎犬一般朝天的鼻子四处嗅着异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里,似乎暗示着有什么不平常的事情要发生了。果然,一只小鹌鹑!他们径直向猎物走去。
③证件?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