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优化班主任工作的探索
【内容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
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多样的个性特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班级管理,它侧重于学生的特殊性,正视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在教育中扬长避短,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特殊的教育规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 班级管理
- 1 -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一 、班级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何为班级管理
有学者认为班级管理可从两个层面上理解:“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外部管理)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内部管理)”。前者包括班级编制、委任班主任及开展各种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等。后者则是“班主任按照学校计划和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班级内外力量,进行班机教育任务的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各种活动”。①
作为一名班主任,关注更多的则是班级内部的管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
1.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 对班级管理者冠以“主任”之名是正确的,“主任”意味着领导者的角色,班主任就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强调“主任”这一名称所包含的领导者角色的意味,并不是强调班主任也应当是一个学校中的什么“官职”。在现代管理理念下,管理是领导,领导也就是管理。领导意味着管理责任。领导必须以管理者的角色去做,才是真正的领导。
强调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是强调班主任对于学校的基层组织——班级的管理职责,而不是只是把办主任工作看作一种教师职责。教师职责和管理职责并不能等同。班主任要在班级组织中发挥管理的作用,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努力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
2.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 社会是一个大组织,社会这个大组织又由形形色色的组织构成。有不同类型的组织,因而有不同的管理。对经济活动的组织而言,是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对国家机关组织的活动而言,是行政管理;对教育组织的活动而言,使教育管理。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因而班级管理属于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与其他管理不同,譬如与经济管理不同。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在生产的“物质产品”,而教育管理的旨归在“人”,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班级管理也是以人的培养为管理目标所在。
3.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交往中进行。 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班级管理也是教育管理。学校管理者一般不直接同学生发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间接地发生关系;但班级管理者直接面向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在与他们面对面的交往中进行着管理。在这种管理中,班主任直接对被管理者发生着教育影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行为具有教育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与教育行为又常常是统一的。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特征 1.小学班级的领导特征。
如果说管理就是组织领导工作,那么小学的班级管理也是组织领导工作。也许有人会说,什么“组织领导”工作,不就是“孩子王”吗?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社会有各种不同的组织,无论这些组织是由成年人组成,还是由未成年人组成,其性质都是社会组织。进行组织管理的价值,也不因管理对象的年龄而有所不同。管理成年人组织不易,管理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组织不易,管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甚至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孩子的组织更不易。
- 2 -
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至少有如下特点: (1)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进行组织生活学习的指导者。
小学生还是社会组织生活的初步学习者,当然由于小学生年级的不同,他们对组织生活的熟悉程度不同。对于有过学前教育经历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组织生活的印象;对没有学前教育经历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甚至还没有社会组织生活经验。对于学校中班级这一组织,这一组织中的各种角色,以及他们自己在这一组织中的角色,都要学习。叫小学生学会过班级组织的生活,就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领导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最初的组织生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此时获得的组织生活的印象,他们对组织中的角色,包括自己在组织中角色的理解,将会影响他们一生在社会组织中的生活。良好的小学组织生活经验,是小学生一生过好社会组织生活的基础。
(2)小学班主任要根据小学年段的特点来实施组织领导。
小学生在校的六年,是变化巨大的六年,他们从懵懂的孩子,到处不具有自我意识的少年,年段的特征既强于幼儿园,也强于中学及以后。班主任不能用同一种领导思想、领导方法对小学不同年级的班级实施同一种领导。即便多年带一个班也应有领导思想、领导方法,甚至领导风格的变化。
2.小学班级管理的教育管理特征。
如同任何学校中的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小学班级管理也是教育管理。我们说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同学生面对面的管理,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产生着教育影响,班主任也在组织管理中进行教育活动。不过,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有着自己的特点。
(1)以教育促进班级管理。
如果说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行为同教育行为是统一的,但管理对象不同,两者的结合方式也不同。对那些比较熟悉班级组织生活、年龄比较大、自主性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直接地进行行为管理,教育的方式则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自主性发展尚不够成熟的管理对象来说,班主任直接进行教育的分量可能要重一些,要以教育来加强管理。
班级管理需要让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但是要让他们在班级组织中正确地行动,首先需要让他们了解班级组织生活方式,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就是说,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班级组织生活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用教育来促进班级管理。
(2)注重行为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小学学习阶段,是一个人学习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的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就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如果说学习正确的组织生活行为方式也是教育的内容,那么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就是教育,或者说这种管理就是具有教育性的。小学班级管理要重视学生的行为管理。
3.小学班级管理实施过程的特征。
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设计、实施和评价”,不过我们应当把握这三个基本环节上具体操作的特点:
(1)管理设计的阶段性。
小学六年,学生的发展变化大,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设计”上,要根据小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确定班级组织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的班级组织都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不同的组织建设目标。当然,不管是怎样的设计,组织建设的预想成果应当是:小学班级应当是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安全
- 3 -
感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小学生们学会正确地过组织生活,这种组织生活也能够促进他们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发展。
(2)管理行为的示范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施”上,班主任的指导工作比较具体,甚至需要示范。管理的实施一般是根据设计搭建一个运行的组织架构,形成一种组织运行机制,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领导。但是面对需要熟悉和了解组织生活的小学生,管理者就不仅仅是领导者、指挥者,同时也是行动者。小学班主任要正确进行角色示范,引导小学生的组织行为。
(3)管理评价的学生参与性。 对班级管理进行评价,可有不同的评价主体: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其它班级成员。不同的评价主体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目的有所不同。学校领导进行评价,是从学校管理活动出发的;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评价,是对管理工作的自我评价;学生进行班级管理评价,是对班级管理的民主参与。在班级管理评价中,学生参与评价是重要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评价,体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精神,有助于发挥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但是,小学生对班级组织生活尚处在学习的阶段,他们对班级管理的评价,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但是学生应当参与到班级管理评价活动中去,在评价中进行自我管理的学习,在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
二、多元智能理论何以应用于班级管理
我们都知道,“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
②
是培养学生素质的综合课堂。”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又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多样的个性特质。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认为,“就智力结构而言,智力是多元的,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这组能力不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个人身上至少有八项智力,即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认识智力、自然智力。”③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智能,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就能使每个学生的八项智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就为在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培养个性特长提供了理论依据。前面已经说过,由于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的差异、遗传素质的不同,以及儿童主观心理活动不同,各有具体的特点,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有文静、有好动;有反应敏捷,有迟缓??就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我们应视差异为正常,不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应在充分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他们因材施教。正如宋代思想家程颢所说:“圣人教人,各因其材。” ④ 就如同一个班上的孩子,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则能说会道。于是,我们便利用孩子们的长处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特长。
三、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加德纳认为,“每个孩子的智力都能得到发展,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人的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景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⑤而班级是由一个个生龙活虎、各具个性的学生组成的,他们在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修养、文明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上要尊重差异,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反对教育的整齐划一与陈旧僵化;坚持教育目的,教育组织的多样化、灵活性和个别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