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004实验室诊断

004实验室诊断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6:53:41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诊断学基础》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细目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要点:

1.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一)参考值 1.血红蛋白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00~190g/L。 2.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 贫血分级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贫血常见的原因 贫血原因 造血原料不足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 失血 造血功能障碍 慢性系统疾病 具体疾病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再障、白血病 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 各种溶血性贫血 各种失血性贫血。 血红蛋白(Hb)值 男<120g/L;女<110g/L;但>90g/L 60~90g/L 30~60g/L <30g/L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血液浓缩所致。见于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 ①继发性: ·生理性: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 ·病理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发绀型先心病。

第1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诊断学基础》

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2.分类计数

中性杆状核:0.O1~0.05; 中性分叶核: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0~0.O1; 淋巴细胞:0.20~0.40; 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常见原因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脓性感染:流脑、肺炎、阑尾炎等;某些1 病毒感染、伤寒、疟疾等 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 严重组织损伤: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2 等 细胞病等。 急性大出血、溶血: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3 溶血。 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 4 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5 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①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②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

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第2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诊断学基础》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过敏+寄生虫+血液病。

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

②寄生虫病;

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

3.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 见于:

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鲁菌病。 ②某些血液病。

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 ①生理性:婴幼儿。

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一)参考值

成人:0.005~0.015(0.5%~1.5%),绝对值(24~84)×109/L; 新生儿:0.03。0.06(3%~6%)。 (二)临床意义

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多;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如白血病)。 2.贫血疗效观察 贫血病人,给予有关抗贫血药物后,网织红细胞增高说明治疗有效;反之,说明治疗无效。

第3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诊断学基础》

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一)参考值(魏氏法,Westergren)。 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二)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增快

①各种炎症:如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 ②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等。 ③恶性肿瘤。

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等。 ⑤贫血。 例题:

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 A.伤寒杆菌感染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失血

D.使用氯霉素的影响 E.脾功能亢进

『正确答案』C

患者食欲和记忆力减退。检查:眼睑苍白,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应首先考虑的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正确答案』A

细目二:血栓与止血检查

要点:出血时间、血小板粘附试验、凝血时间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一、出血时间(BT)测定 1.参考值 测定器法:6.9±2.1分钟,超过9分钟为异常。 2.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①血小板显著减少:如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②血小板功能不良: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③毛细血管壁异常:如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④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

第4页

搜索更多关于: 004实验室诊断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诊断学基础》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细目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要点: 1.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一)参考值 1.血红蛋白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00~190g/L。 2.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