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清远市一中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清远市一中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A无答案
命题人:黄杞龙
(本试题共六道大题,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说明】1、答卷时,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mú] 薄雾[bó] 寰宇[huán] 接踵而来[chǒng] ....
B.商榷[què] 纯粹[cuì] 迤逦[yǐ] 置若罔闻[wǎng] ....C.怀揣[chuāi] 峥嵘[zhēng] 邮差[chāi] 纨绔子弟[kù] ....D.牛犊[dú] 修葺[qì] 幽壑[hè] 灰心丧气[sàng] ....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喷薄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想念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紧,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叫道。
A.焦躁不安 B.喷薄而出 C.想念 D.热泪盈眶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天已经有些黯淡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
B.汽车转过一个垭口。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大辘轳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C.中文是世界上唯一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英文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文字之一。中文和英文,很难说哪一个更好、更优美,只能通过比较,来分辨出两种语言文字各自的魅力。
D.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 ,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 ,亟需加以规范。 ③朋友是一把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晴空,让你备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疏离 权限 虽然/但 B、疏离 权利 即使/可 C、疏远 权利 虽然/但 D、疏远 权限 即使/可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第5-8题各3分,第9题10分,共22分。)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复挺者 挺:直。 .
B.声非加疾也 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 .C.而闻者彰 彰:清楚。 .D.假舆马者 假:驾驶。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青,取之于蓝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B.輮以为轮 斧斤以时入山林 ..C.而见者远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风雨兴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7.下列文句中,句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不可以/已。 B.故/木/受绳/则直。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B.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作者以“直木为轮”为喻,用来论证什么观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第10题。(7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10.(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多情应笑我。”这一句如何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1.在横线上默写原句。(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 。 (《诗经·氓》)
(2) ,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4)。 ,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乙醇燃料将是绿色能源的最终出路
①乙醇燃料的迅速应用改变了巴西的经济结构,由于巴西不再需要进口石油,光这一项费用就为国家节约690亿美元的外汇,这些资金留在巴西国内,使一些农村因种植甘蔗而迅速致富。目前,巴西已经在东南部地区建造了250个乙醇燃料生产工厂,还有50个工厂正在建造当中。
②巴西的经验给很多国家带来了众多启示,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风险投资开始深入研究乙醇燃料的未来真正价值,他们通过论证多种模型试图否定乙醇燃料,并将乙醇燃料同多种绿色能源进行比较,其结果令专家大吃一惊,他们的研究发现乙醇燃料将会最终取代汽油成为未来燃料,这个现实不仅会在美国实现,而且在很多国家都会实现。
③然而即使是最专业的风险投资也不会认为我们在近期内能够彻底抛弃汽油,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链实在太有效了,它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换句话说,我们很难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另一方面,很多人还对通过谷物进行发酵获得的乙醇是否足够满足人类对燃料的需求表示怀疑,很多人担心,以谷物为原料大量生产乙醇将会改变人类的膳食结构,有些批评家认为从谷物中获取乙醇将消耗更多的能量。美国能源部的最终报告使所有争吵者平静了下来,美国政府认为:就关键能源和对环境的正面影响,通过谷物生产的乙醇明显领先通过石油生产的燃料,而未来通过纤维素生产的乙醇则会做的更好。
④通过纤维素生产的乙醇使用秸秆、草皮和树皮,这些纤维素人类并不能食用,根本就不会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研究人员通过使用特定的酶将纤维素进行分解获得简单的糖类物质,再把这些糖类物质转化成能量使用。纤维素在自然界是大量存在的,通过纤维素所获的乙醇是非常洁净的,可以和汽油一样有效驱动汽车行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不再需要重新发明汽车,这将使我们的汽车工业继续发展下去,不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目前,可以消化纤维素的酶已经可以在工业上大量应用,像汰渍洗衣粉中就添加了可以分解纤维素的酶,这样洗出来的衣物更加干净。专家估计,酶已经使纤维素乙醇的成本从5年前的5美元/加仑降低到0.2美元/加仑,现在生产乙醇的工厂需要做的唯一工作是摸索出大规模生产的经验。
⑤光靠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在新能源的推广上力量非同小可。为加快乙醇燃料的迅速应用,美国政府要求到2013年纤维素乙醇燃料的年使用量要达到2.5亿加仑。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建议美国政府消除高达54%的从巴西进口乙醇汽油的关税,由于甘蔗更适合制造乙醇,因此巴西生产的乙醇燃料更便宜。降低关税将使更多的人能够使用乙醇燃料,同时会促使更多的加油站进行改造,以供应乙醇燃料,进一步促进乙醇燃料的大量应用。很多专家还认为,一些石油公司巨头还应加大绿色能源的投资力度,壳牌公司仅在俄罗斯的投入就高达200亿美元,而绿色能源的投入与之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⑥当然,乙醇燃料从理想到现实不会一蹴而就,巴西历经数十年在国际原油价格还没有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就开始应用乙醇燃料,才取得现在的成就。专家提示:越早开始推广乙醇燃料,就会越快从依赖石油的泥潭中解脱出来,国际原油价格再也不可能回到每桶20美元的价格,随着世界新兴市场的崛起,能源危机将会越来越严重,乙醇燃料正在表现出唯一可以替代石油制品的独特魅力。 (摘自《科技日报》,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以下是对乙醇燃料优势的解说,不合乎原文的两项是( )( )(5分)
A.美国政府认为,从经济角度看,乙醇燃料明显优于通过石油生产的燃料。 B.通过纤维素生产的乙醇根本就不会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
C.自然界中能用来生产高质量乙醇燃料的原料是大量存在十分丰富的。 D.只要各方面认真配合,乙醇燃料的广泛应用就指日可待。
E.随着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开始尽早推广乙醇燃料,将会减少人类对石油依赖性。 13.以下是对人类在近期内不能彻底抛弃汽油的原因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油同我们未来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实在困难。 B.许多人对通过谷物进行发酵获得的乙醇是否足够满足人类对燃料的需求表示怀疑。 C.许多人担心,以谷物为原料大量生产乙醇将会改变人类的膳食结构。 D.有评论家认为从谷物中获取乙醇将消耗更多的能量,可能会得不偿失。 14.作者认为可以在哪些方面来加快乙醇生产?请分条列出。(4分)
答: 15.从巴西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加大对以乙醇燃料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投资、生产的力度,有哪些作用?请分条列出。(4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一18题。
一个真正艺术人——黄永玉
①黄永玉,中国艺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 ②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也许这总在他身侧飘绕着的缕缕青烟,也是他灵感与睿智的来源吧!
③黄永玉小的时候姑公(黄永玉的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少年黄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练拳,举石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2岁那年,黄永玉独身一人离开了故乡湘西凤凰,从此这位土家族汉子就开始了游侠式的生活……
④倚仗着健壮的身体和一身过人的好功夫,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行侠仗义,广交天下朋友。在福建泉州,他结交了学木刻的两位穷朋友。不久,两位朋友都惨遭保长的残酷迫害……。黄永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连夜干掉了保长,替朋友报了仇,此后又浪迹天涯了。
⑤文化的渊源和自身的素质加之良好的天赋对黄老的艺术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上天赐予他特有的“缘分”更为他的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且不谈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石等艺术大家的缘分,单说他和一位出家人的奇遇就让他在其艺术生涯中受益匪浅了。
⑥那是在60多年前的福建,年轻气盛的黄永玉在一座山庙前盛开着的玉兰树上摘花,树下站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和少年黄永玉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天后,老和尚侧身躺在破旧的木床上,如平常睡觉姿态一般,仙逝了。他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