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船舶建造规格书
5600吨成品油/供油轮 Page 25 of 53
3个125mm到5寸; 3个150mm到6寸; 3个200mm到8寸; 3个250mm到10寸;
汇流排的法兰为ANSI 150 lb标准 汇流排及其闸阀要清晰的标记。
4.11、 直接装载
从岸上设施直接装载,通过装载管,每舱装货速度不低于1200m3/hr。
4.12、 货油舱测深表(船东提供)
货油测深表应由独立的有资格的测量机构如NKKK,SGS等进行检验证明。
4.13、 货舱高位报警
所有货舱包括污油舱需安装高位和高高位报警装置,通过声、光指示显示于货控台上。此外,该报警要延伸到罗经甲板上,使甲板上的人能听到。根据规范,该报警声音要区别泵舱污水井高位报警。每个限位开关须是防爆型。
货控室和驾驶桥楼的报警声要注意区别高位报警,泵舱污水井高位报警和其他报警。
4.14、 泵舱污水井高位报警
泵舱污水井高位报警要在货控室和驾驶桥楼显示: ? ?
4.15、 气体探测系统
? ? ? ? ?
4.16、 测深管
测深管布置在油舱中部,材质为碳钢,有自动关闭阀和气体锁紧装置。在所有货油舱和污油舱的测深管上有基准位置刻度。
建造方需提供一个倾斜仪,纵向安装在货控室,指明船舶纵倾角。 MMC油水界面仪由船东提供。自动关闭阀和气体锁紧装置由船厂提供
4.17、 货油舱测深系统(船厂不提供)
4.18、 排油监控(船厂不提供)
4.19 防污染设备
4.20 泵舱舱底水泵
化学分散剂100升(船东提供)
约100米防油污染围栏/浮栏(船东提供)
0.3立方锯屑/铁铲放置在主甲板靠甲板室前舱壁(船东提供)
根据SOLAS要求,2台移动式可燃气体探测装置; 2个手提式氧气分析仪,带样品气体和包; 1个有毒气体检测装置,带样品气体和包;
1个固定式泵舱可燃气体探测系统,3个探测点(1个在顶部,2个在底部 - 格栅板上部); 高位显示-货控室和驾驶桥楼显示高位报警在什么位置。 声光报警; 旋转灯(驾驶室);
5600吨成品油/供油轮 Page 26 of 53
1台在8kg/cm2压力下排量为75立方米/小时卧式螺杆泵安装在泵舱。驱动电马达安装在机舱,中间用气密的填料函。
4.21 主甲板挡油板
250mm高扁铁的主甲板挡油板满足船级社要求。提供卸放措施。配有四个平面放泄阀以排放溢出的油到尾货油舱或污油舱。主甲板上设置必要的阀件和延伸杆。
4.22 货油舱梯子和永久通道
所有货舱和污油舱的梯子为直梯和斜梯。梯子及其所有附件和横挡材料为碳钢。实心扶手按需要装配。 货油舱/污油舱和压载舱的永久通道根据规范设置。货舱和污油舱的走道为碳钢材质。
4.23 装载计算机(船东提供,并提供软件,船厂预留位置)
1套装载计算机和打印机装在货控室有以下功能: ? ? ? ?
4.24 独立压载系统
独立压载系统包括下列设施:
2台离心式压载泵,每台200立方米/小时,25米压头 1台首尖舱压载泵,50立方米/小时,25米压头 独立压载系统为环形系统,总管布置在泵舱里。
4.25 取样点`
每一货油管系的交叉处(左右舷)根据船东规格(SCP60)配有取样点,每一个直径25mm,汇流阀上带旋塞。
配有下列取样装置(每一品种)
2套 直径150mm的MAR-TEC或等同汽油取样装置 (1套为便携式) 4套 直径250mm的MAR-TEC或等同燃油取样装置 1套 直径100mm的便携式汽油取样器 1套 直径200mm的便携式燃油取样器
取样装置为符合新加坡加油程序的认可型的,如有特殊要求则由船东提供。
4.26 流量计-货油系统
本船没有流量计。
4.27 货油舱加热系统
根据下列规格和船级社对闪点60度以下的油轮的规范配有热油加热装置。
热油循环泵在油气分离器和货油舱加热盘管间循环热油。通过热油锅炉将热油提升到工作温度。热油锅炉为直立/水平设计,全自动控制。油调节燃烧器可以烧MDO和HFO。在工作和维护中热油锅炉配有最有效的清洁措施。热油锅炉的容量应能满足最大的货油加热和辅助服务。 布置有热油储存舱和泄放舱
系统维持和加热货油到要求的温度。货油温度就地控制。从加热盘管中回来的热油经油气分离器回到锅炉。一个大小合适的热油膨胀箱安装在热油系统的最高点。 货油温度能在货控室显示。配有为不同货品带调节的高温报警。 主要耗热用户为:
纵舯强度计算 完整稳性计算 油舱校准 破舱稳性计算
5600吨成品油/供油轮 Page 27 of 53
? ? ? ? ?
货油舱 污油舱 HFO舱
滑油分油机(仅仅为电加热) 空气处理单元(AHU)加热器
货油加热系统的所有耗热地方的温度能就地控制。
热油膨胀柜的容量应满足整个热油膨胀的需要,超过50%安全要求。 热油循环中配置至少1只恒流阀以确保在任何时候通过锅炉的最小流量。
4.28 货油舱加热盘管
货舱加热盘管的设计符合下列加热条件 舱 货油舱 加热条件 在48/96小时内加热燃油从44度到55度,其中3号货舱要求能在48小时内从44度加热到66度 HFO燃油舱 维持40度 HFO日用油舱 加热到90度 HFO沉淀舱 加热到65度 需加热的舱需配有加热盘管,管内热油由锅炉供给。 加热盘管的设计基于下列气候条件: 海水温度: 环境气温:
32度 35度
货油区域舱内加热盘管的材质为SUS304,甲板上加热管材质为不锈钢并且预绝缘。管子尺寸根据规范。所有管夹、螺栓、螺母为不锈钢。
4.29 热油锅炉
容量: 数量: 燃油:
根据厂家推荐(约1500kw) 1台 190/140度
HFO,另配有MGO/HFO喷嘴
工作温度:
5600吨成品油/供油轮 Page 28 of 53
5. 管系规格
5.1 管系-总则
管系应该整洁地布置,不应该阻碍和干涉门、舱口、和舷窗的操作。管系的布置应该保证行走区域的自由走动以及工作区域的工作便利。机械设备的操控不应该受到阻碍,管系和设备及船体结构的干涉应该降低到最小程度。进入舱室的通道不应该被管系限制。
在大修期间需要拆卸的机械设备和需要进入其他管系和电气装置处,管系应能够拆除。在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大修期间,隔离阀应该设置在可以隔绝管系的可移动部分以保证对系统的其他部分的操作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管路中应该设置不会形成死区的膨胀弯头或支管以减少船体变形时的管子伸缩,或者在一些地方使用认可过的膨胀节。
穿过船员舱室的管子尽可能少。在该区域的管子应对称和整洁的布置且安装在不显眼的地方,并且能够有效地操作和保养维护管系。
在管子穿过水密或油密的舱壁和甲板处,必须保证其结构的水密完整性。
在管子穿过水密或油密的舱壁、甲板或内底板处,应使用认可型的穿舱件。穿舱件应是SCH80的管子。在必要的地方安装膨胀弯头或附件以避免由于结构变形带来的破坏。泥箱、海底门、滤器、阀件应根据成品油轮的船级社要求布置。所有15mm及以上的管子采用法兰连接,15mm以下的管子采用螺纹套管连接。所有淡水和海水管系为热镀锌管。
直径大于25mm的管子,法兰和管子的焊接采用双面焊;直径小于25mm的管子连接采用单面焊。 所有滑油管需要串油清洗。
从日用油舱到机舱内的发动机的所有燃油管需要酸洗。 所有货油管的U型螺栓处需安装特氟龙垫片。 所有机舱的集油盘应该连到污滑油舱。
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表和其他仪表应安装在从仪表操作区可以看到的位置。 应尽量将阀件的转盘布置在易于操作的位置,实在不行,应装配延伸杆。
阀箱用在球阀和角阀适用处,如果他们的使用能简化管系布置或产生有利的操作特性。为便于操作,阀箱和本体就安装在花钢板以上。
安全阀的进口管应短而直。如果介质被释放到大气,其排放管的末端布置应避免损坏机械设备,或危害人身安全。
管子应该很好地支撑,管子的重量不应该过多地传递给阀件及附件。管子的支撑不能限制管子的热膨胀以保证过多的载荷不会施加到相连的设备上。
重的阀件和附件也应设安装支撑以阻止他们的重量负载在连接的管子上或引起振动。支撑的数量、形式、位置应能在所有操作条件下阻止管子的过度振动,但不应该限制管子以致把过多的载荷从支撑转移到管子或管子转移到机械设备或船体。
所有的泵的进出管上都应装有压力表,透气管及泵侧的闸阀。 压力表应装有隔离阀且应尽量靠近总管。
5.2 舷侧附件
海底门和舷外附件不应凸出船体。
海底门吸口在靠近船外壳板的地方应设有带孔的滤板,每块板的最小净面积应是海水总管到各支管(如消防泵)截面积的1.5倍。每一边的海水闸阀船内侧应装有箱式滤器,且设另一只闸阀做在清理滤器时隔离用。舷边闸阀材料为铸钢。
5.3 管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