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新版)青岛版
全等三角形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4种判定方法。 难点:能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正确的判定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4种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在全等三角形的说理过程中,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重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译,并能正确书写推理过程。 3.让学生在逻辑说理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教学 准备 教学教学环节 回顾基础知识 二、题型透析 三、例题讲解 四、合作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提高 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材处理 回顾总结 学生回顾 口答。 二、题型透析 学生先独题型一 挖掘“隐含条件”判全等 ....立思考,1.如图(1),AB=CD,AC=BD,则△ABC≌△DCB吗?说说理由。 再小组交2.如图(2),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流。 点O,且AD=AE,AB=AC.若∠B=20°,CD=5cm,则∠对组内解C= ,BE= 说说理由. 决不了的3.如图,若OB=OD,∠A=∠C,若AB=3cm,则CD= . 问题进行说说理由。 解疑 题型二 添条件判全等 4、如图,已知AD平分∠BAC,要使△ABD≌△ACD, 根据“SAS”需要添加条件 ; 根据“ASA”需要添加条件 ; 根据“AAS”需要添加条件 ; 题型三 熟练转化“间接条件”判全等 5.如图,AE=CF,∠AFD=∠CEB,DF=BE,△AFD与△ CEB全等吗?为什么? 6.如图(5)∠CAE=∠BAD,∠B=∠D,AC=AE,
△ABC与△ADE全等吗?为什么? 三、例题讲解 例题1、如图,已知:AB=CD,AD=CB,O为AC任一点,过O作直线分别交AB、CD的延长线于F、E,求证:∠E=∠F。 例题2、如图,已知E在AB上,∠1=∠2, ∠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 四、合作交流 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任选一对给予证明。 五、课堂小结 1、结合题中条件和结论,选择恰当方法。 2、全等是说明线段或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 说明时注意: ①观察结论中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②分析已有条件,欠缺条件,选择判定方法。 ③公共边,公共角以及对顶角一般都是题中隐含的条件。 六、拓展提高 1、如图1,已知AB⊥BD,ED⊥BD,AC=CE,BC=DE (1)请说明△ABC ≌△CDE,并判断AC是否垂直CE? (2)若将△ABC 沿BC方向平移至如图2的位置时,且其余条件不变,则A1C1是否垂直CE?请说明为什么? 2、如图,A是CD上的一点,⊿ABC ,⊿ADE 都是正三角形,求证CE=BD。 变式训练:在原题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探求以下结论: (1)求证:AG=AF; (2)求证:⊿ABF≌⊿ACG; (3)连结GF,求证⊿AGF是正三角形; (4)求证:F//CD 课堂拾贝
课堂拾遗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