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745题)高校岗前培训教师资格证2017最新
145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 双向教学B. 支架式教学C. 情景性教学D. 随机通达教学
146建构主义者提出,教师引导教学的进程,是通过脚手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 支架式教学B. 情景性教学C. 双向教学D. 随机通达教学 147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的三个环节是()。
A. 获取、记忆、应用B. 刺激、反应、奖励C. 预热、探索、独立探索D. 注意、保持、复现 148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 A. 学习动机B. 学习迁移C. 学习策略D. 学习兴趣 149根据迁移的性质,学习迁移可分为()。
A.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B.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D. 正迁移和负迁移 150晓强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A. 负向迁移B. 顺向迁移C. 逆向迁移D. 垂直迁移
151学会一门外语再学另外一门外语就容易,这种现象是()。 A. 负迁移B. 正迁移C. 逆向迁移D. 垂直迁移
152我们平时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等,指的是()。 A. 学习动机B. 学习迁移C. 学习策略D. 学习兴趣
153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时,即可以产生( )。 A. 负向迁移B. 普遍迁移C. 特殊迁移D. 逆向迁移
154先前学习的加法、减法,对以后更高级的乘除法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这种迁移是()。 A. 横向迁移B. 纵向迁移C. 负向迁移D. 逆向迁移
155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这种迁移是()。 A. 负向迁移B. 普遍迁移C. 特殊迁移D. 逆向迁移
156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 )。 A. 顺向正迁移B. 逆向正迁移C. 顺向负迁移D. 逆向负迁移 157根据迁移的内容,学习迁移可分为()。
A.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B.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D. 正迁移和负迁移 158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学习迁移可分为()。
A.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B.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D. 正迁移和负迁移 159根据迁移的层次,学习迁移可分为()。
A. 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B.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 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D. 正迁移和负迁移 160主张迁移是通过对各种官能的训练来实现的,这种学说是()。 A. 形式训练说B. 学习定势说C. 共同要素说D. 关系转换说
161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持这种观点的是( )。
A. 形式训练说B. 概括化说C. 共同要素说D. 认知结构说 162对迁移现象最早最系统的研究是()。
A. 形式训练说B. 学习定势说C. 共同要素说D. 关系转换说
163在训练学生估计平行四边形面积后,要求学生估计长方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对长方形面积的估计成
绩显著提高,而对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则没有提高。这一实验结果支持了()。 A. 关系转化说B. 学习定势说C. 共同要素说D. 形式训练说
164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实验的设计者为()。 A. 桑代克B. 施罗德C. 罗森塔尔D. 贾德 165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是()。 A. 共同要素B. 共同原理C. 关系顿悟D. 认知结构
166苛勒在1929年用小鸡和一个三岁女孩作为被试所进行的“觅食实验”支持了()。 A. 共同要素说B. 关系转换说C. 认知结构说D. 形式训练说 167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A. 学习迁移B. 学习兴趣C. 学习定势D. 学习动机 168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了迁移的()。
A. 产生式理论B. 结构匹配学说C. 图式理论D. 认知结构说 169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叫做()。 A. 学习迁移B. 学习动机C. 学习能力D. 学习目标 170下列不属于社会性需要的是()。 A. 求知欲B. 交往C. 饥饿D. 威信
17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居支配地位,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动机是()。 A. 主导性动机B. 交往性动机C. 威信性动机D. 辅助性动机 172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境是( )。
A. 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B. 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C. 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 D. 张华喜欢数学,每天都要学两个小时的数学 173由奖励、分数和竞赛等引起的学习动机是()。 A. 外部动机B. 内部动机C. 主导动机D. 辅助动机 174由对学习的兴趣以及求知欲引起的学习动机是()。 A. 外部动机B. 内部动机C. 主导动机D. 辅助动机
175根据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 A. 提高B. 不变C. 适中D. 降低
176根据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 A. 高B. 不变C. 适中D. 低
177“做一个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人”体现了学习动机的()。 A. 发展性B. 多样性C. 职业性D. 社会性
178“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变化”,这体现了学习动机的()。 A. 发展性B. 多样性C. 职业性D. 社会性
179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称为()。 A. 学习兴趣B. 成就动机C. 成就目标D. 学习预期 180麦克里兰德使用的成就动机测量方法是()。
A. 主题统觉测验B. 成就动机量表C. 实验法D. 罗夏墨迹测验
18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最可能选择以下哪一种成功概率的任务?( )。 A. 0.25 B. 0.5 C. 0.75 D. 1
182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理解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认识、了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的
环境和随后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A. 动机理论B. 归因理论C. 期望理论D. 认知理论 183提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韦特海默B. 罗特C. 韦纳D. 海德
184根据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是()。 A. 能力B. 运气C. 努力D. 心境
185根据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原因是()。 A. 机遇B. 能力C. 努力D. 运气
186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影响成败期望变化的归因维度是()。 A. 可控性B. 易变性C. 原因源D. 稳定性
187根据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不可控的原因的是()。 A. 任务难度B. 他人帮助C. 持久努力D. 临时努力
188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原因的是()。 A. 努力B. 运气C. 能力D. 心境
189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
A.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 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C.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D.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190当对他人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如果把他人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原因,观察者会对他人产生()。 A. 同情B. 愤怒C. 悲伤D. 羞愧
191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如果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会产生()。 A. 共情B. 羞愧C. 悲伤D. 愤怒
192一个学生不仅知道上课认真听课可以获得好的学习成绩,而且他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讲的课,那么他才会认真听老师讲课。这说明一下哪种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A. 自我效能感B. 成就动机C. 归因D. 定势 193下列属于替代性强化的是()。
A. 观察到他人行为受到表扬,增加自己表现这种行为的倾向 B. 实施行为后给予物质奖励,增加其表现这种行为的倾向 C. 根据一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强化相应行为 D. 实施行为后给予积极的社会评价,增加其表现这种行为的倾向
194小学生看到其他同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自己也变得主动回答问题了。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哪种原理来解释?()
A. 直接强化B. 替代性强化C. 内部强化D. 自我强化 195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尤其重要的是()。 A. 班风B. 教师C. 周围同学的学风D. 校风 196抱负水平高的学生,设立的目标()。 A. 低B. 中等C. 高D. 适中
197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属于()。
A. 情境性知识B. 陈述性知识C. 程序性知识D. 策略性知识
198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
够运用()。
A. 情境性知识B. 描述性知识C. 程序性知识D. 元认知知识 199“怎么弹钢琴”“怎么查字典”,这类知识属于()。
A. 情境性知识B. 陈述性知识C. 程序性知识D. 策略性知识 200关于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的知识属于()。
A. 情境性知识B. 陈述性知识C. 程序性知识D. 策略性知识 201一个命题相当于一个()。 A. 句子B. 表象C. 概念D. 观念 202“小狗过马路”中的论题是()。
A. “小狗”和“马路”B. “小狗”和“过”C. “过”和“马路”D. “过” 203“张三在喝水”中的关系是()。 A. 喝B. 在C. 张三D. 水
204证明人可以在头脑中对客体的表象进行操作的实验是()。 A. 心理旋转实验B. 三山实验C. 罗森塔尔实验D. 感觉剥夺实验 205以线性的方式将一系列元素串连为一个统一体的知识表征形式为()。 A. 命题B. 概念C. 表象系统D. 线性序列 206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如果—那么”规则。 207对于大的知识单元,其表征形式为()。 A. 命题B. 表象C. 图式D. 概念 208以下不是用图式表征的的是()。
A. 实验程序B. 实验结果C. 去医院就诊D. 理解故事 209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始于()。
A. 感觉记忆B. 工作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
210容量没有限制,记忆痕迹迅速消退,信息处于未被加工的状态,这种记忆是()。 A. 感觉记忆B. 工作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 211工作记忆的容量为()。
A. 4~8个信息单元 B. 5~9个信息单元 C. 6~10个信息单元 D. 7~11个信息单元 212容量特别大,保存时间长,其中大量信息处于未被激活状态,这种记忆是()。 A. 感觉记忆B. 工作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
213学习游泳之前,小兰通过阅读书籍记住了一些与游泳相关的知识。小兰对游泳知识的记忆是()。 A. 短时记忆B. 瞬时记忆C. 程序记忆D. 陈述记忆
214“回忆在18岁生日那天是如何度过的”,这种记忆属于()。 A. 程序记忆B. 语义记忆C. 情景记忆D. 陈述记忆
215让晓红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测验表明,对第一组材料的学习效果不如第二组好,这是由于受到()。
A. 分化抑制B. 保护抑制C. 前摄干扰D. 倒摄干扰
2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 消退理论B. 动机说C. 同化说D.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17“面对着一个很熟悉的人,你可能突然叫不出他的名字”,这种现象可以用哪种理论解释?() A. 消退理论B. 提取失败理论C. 排斥理论D. 动机性遗忘理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