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说教材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说教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4:27:07

在学习时就要充分结合热点材料来理解掌握(如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成就、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的颁布实施等)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学生平时的吃、穿、住、行、用,平时的所见所闻,都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方面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祖国统一等方面的图片材料,收集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学生理解现阶段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利于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关注社会 链接热点】

1.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一手制造了西藏拉萨的打砸抢烧事件;在伦敦火炬传递过程中,“藏独”组织策划,在火炬传递沿途进行了一次次的破坏活动。

2.2008年6月25日,农民日报报道:在国家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上却依然凸现出“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以及职工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等弊端。

3.2008年9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将要隆重举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政治制度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进步。

4.2008年7月,两岸包机直航将正式开通,与台湾开通包机直航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四地;2008年两岸端午节包机飞行,构建的浓浓台胞回乡路;2008年5月28日,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吴伯雄表示,两岸关系建立互信、创新合作的时刻已经来临,台湾的主流民意期待两岸关系走向善意互动。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了解当今世界的形势和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更好地理解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理解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开放意识、世界眼光,自觉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习本课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融入社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当今世界形势和长期的历史经验教训出发,说明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从世界人口现状和我国人口特点及带来的问题出发,启发同学们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科技改变世界、教育成就人生的角度,引导同学们体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紧迫性;引导同学们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便于同学们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课标要求:(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2)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4)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攻坚克难 学海导航】

1.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先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二是要正确认识二者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三要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外开放不排斥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如嫦娥一号卫星的关键技术都是自力更生的结果。

2.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本课的重点

掌握这一战略,首先要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通过搜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认清这一基本国情。其次,从总体上把握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性、措施。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注意反对一些错误观点。如一些学生认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与个人没什么关系。我们可从每人“节约一度电”这一生活小事,来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3.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这部分内容,先要明确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即: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要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其次认识国家的两大战略:科教新国、人才强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科技教育创新的基点是人才培养。再次要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源自于生活,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通过培养好奇心,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启迪创新思维,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 【关注社会 链接热点】

1.2008年7月11日是第19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已将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确定为“这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人口日的主题,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生殖健康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届时,国家人口计生委将在天津市举行纪念世界人口日社会宣传活动。

2.2008年1月8日,在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闵恩泽、吴征镒两位科学家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主席给两位功勋卓著的获奖科学家颁发了证书和500万奖金。这一刻,科学家们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上接过的不仅是证书,更是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鼓励。“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爱惜人才、鼓励创新”。让科学家享受最高礼遇,正成为时代最强音。

3.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是一场消费革命,目的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鼓励使用竹篮子、布袋子等替代品,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凡违反规定的行为,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6月2日 北京工商部门对某企业罚款1万元,这也是实施“限塑令”之后北京工商部门开出的首张罚单。

活动设计

据一项研究报告称,由于新生男婴的人数大大超过新生女婴,到2020年,中国将有2300多万男性找不到配偶。

由此将引发的问题是:

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现阶段,解决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从知识的内在逻辑来看,第五课的内容与后面参与政治生活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艰苦奋斗精神等内容关联性强。此外,从全书来看,用文化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同学们应该有意识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这些方面来思考相关问题,例如,理解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等。

本课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其深远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及其与时俱进的品格;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对

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同学们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课标要求:(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觉得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通过体会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例如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劳勇敢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等方面加深感悟;可以结合世界文明史上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比肩而立的文明的发展历史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体会辛勤劳动的父母、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老师等具体人物精神的力量;可以结合具体的材料,如长征、载人航天等,体会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应该注意到,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三者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教材在编排上也体现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学习中华文化、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感悟民族精神的力量,就在于在实际生活中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攻坚克难 学海导航】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本课的难点。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文化、时时有文化。我们要学会在站在一定高度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每一个细胞之中,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同学们可能觉得中华文化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和把握。在学习中,我们可以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内容来认识中华文化,如会徽、吉祥物、火炬、一二级标志以及奥林匹克文化节等。

同时,能够体会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各种“申遗”,各种文化互访等都是中华文明、文华的表现。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尊重、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重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要知道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认识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前的抗震救灾、抗洪救灾、神舟七号发射等时事热点,体会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抗震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要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和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关注社会 链接热点】

1.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

2.2008年6月14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8文化遗产日──奥运北京”系列活动在北京开幕,庆迎我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2008文化遗产日──奥运北京”系列活动将通过全国各地民族文化遗产展览、展演、讲座活动,并免费开放部分博物馆和文化保护单位,充分表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主题。

3.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要求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4.国家组织“道德模范评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我推荐身边的好人”活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奥运志愿者、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相关活动。

5.“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2008年春节前后,中华民族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征程中,经历了一场与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艰苦卓绝的斗争。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国分忧、共克时艰,战胜雪灾、重建家园,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篇章。

6.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面对这场特大灾难,面对亟待救援的灾区人民,党中央第一时间做出救灾部署,中央领导第一时间飞赴灾区指挥抢险,数万子弟兵火速奔赴救灾第一线,数以千计的白衣天使从全国各地赶来支援,大批志愿者奔赴灾区,成千上万袋饱含手足情谊的血浆源源运抵,无数救灾物资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各地机关单位、慈善基金会、普通群众、演艺界人士纷纷发起募捐,国家设立全国哀悼日,以这种庄严的方式对不幸的遇难者以国家级的最高尊重,集中表达全国人民的哀伤和痛楚。

这一件件一幕幕,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表现出我们党以人为本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执政理念,表现了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空前团结一致的互助精神,表现了自强、自立、顽强的拼搏精神,表现了不怕困难、排除万难、自我牺牲的精神,表现了宽厚博大的仁爱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世人震惊,让国人震撼。这种民族精神激励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做着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这种灾难中挺立的伟大民族精神,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社会生活是由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组成的。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而要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政治责任,就有必要了解我们享有的权利、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的方略等内容,增强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守国家的秘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分别引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履行自己责任的能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课标要求:(1)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3)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4)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5)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本课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方式,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认识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帮助同学们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

【攻坚克难 学海导航】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本课的难点和难点之一

理解这一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我国的社会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二是我国的国情。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每个人都来直接管理国家是不现实的。要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就要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它来代表人民管理国家。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要明确各个基本要求的内涵。“有法可依”是对立法的要求,它要求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即要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是对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要求,简言之就要要求他们严格执法;“违法必究”是指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任何人和组织都不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陈良宇、郑筱萸、杜世成等国家高级官员受到法律制裁就充分体现了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理解这一问题,要结合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不同点来理解。可以利用下列表格: 宪法 普通法律 内容 效力 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最高 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服从宪法,不得和宪法相抵触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说教材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在学习时就要充分结合热点材料来理解掌握(如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成就、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的颁布实施等)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学生平时的吃、穿、住、行、用,平时的所见所闻,都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方面收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祖国统一等方面的图片材料,收集有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学生理解现阶段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利于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关注社会 链接热点】 1.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一手制造了西藏拉萨的打砸抢烧事件;在伦敦火炬传递过程中,“藏独”组织策划,在火炬传递沿途进行了一次次的破坏活动。 2.2008年6月25日,农民日报报道:在国家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社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