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库存管理毕业设计论文
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企业更多的从全球视角来看待经营,世界各国产业的全球化和国际化都极大的依赖于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成本。物流在企业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增值过程。各国企业都通过加强物流成本管理,把物流成本从生产经营成本中分离出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物流活动专项费用的统计核算,把各项物流活动通过成本加以掌握,以此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并对物流合理化程度做出客观评价,促使物流系统不断完善,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优的物流服务。所以,物流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大利润源泉。从成本控制的总体趋向看,发达国家都已经有效地将物流成本控制在了小的范围内。
具体来说,根据德国Deutsche银行的统计,从全行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来看,日本平均物流成本为6%,欧洲为9.1%,加拿大为9.5%,美国为10%,而我国为18%。
从物流成本构成上分析,以美国的物流成本为例,其物流成本主要由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三部分组成,比较近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运输成本在GDP中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库存费用比重降低是导致美国物流总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一比例由过去接近GDP的5%下降到不足4%。库存费用的比例至2009年更下降至2.5%,内此可见,降低库存成本、加快周转速度是美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突出成绩。也就是说,利润的源泉更集中在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方面。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成本是供应链成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占本身价值成本的20%—40%,因此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优化库存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库存控制传统管理方法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两大缺陷:一是库存管理过于粗放、简单,较少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和方法,库存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二是库存管理中各自为政,各企业为了应付需求的突发性变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扩大库存水平,库存设施重复建设严重,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增加了供应链总体库存成本,降低了其整体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化已成为制约供应链性能的关键环节。
传统库存管理集中对单个企业的库存管理,较少从供应链的角度系统解决库
1
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存问题,不利于企业在供应链竞争中取得主导优势地位,有必要改革传统库存控制方法,寻求新的库存控制模式降低库存成本。
供应链管理中,库存是供应链驱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支持企业竞争策略的供应链设计有重要作用。传统库存管理方法己不适应,新的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库存己广泛运用,运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实践效果不是很理想,对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其协调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实施VMI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随着企业越来越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核心业务的开拓,企业从外部获取 资源已经势在必行。一般来说,原材料采购成本一般占产品单位成本的40%~60%,大型制造企业的外构件成本占销售额的50%以上。而且,30%的质量问题和80%的产品交货问题是由供应商引起的。供应商的业绩对制造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期、产品质量、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
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的源头,担负着制造资源的输人,其行为与要素市场的规范及制造资源的质、量密切相关,其业绩直接影响核心企业的交货、产品质量、提前期、库存水平、产品设计、顾客满意度等方面,进而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业绩。因此,在控制库存水平的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与评价已经刻不容缓。
对制造企业而言,物料成本往往是一项最大的单一费用。物料成本一般占 产品成本的15~90%,而库存可以理解为在手上还没用于生产的物料。库存投资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我国的库存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20~30%。库存(Inventory)无论对制造业还是对服务业都十分重要。库存是既有利又有害的。库存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减少了企业利润和资金周转;另一方面它能防止短缺,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使生产尽可能均衡,连贯地进行。 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既然是资源的闲置,就一定会 造成浪费,增加企业的开支。但是因为库存有其特定的作用,为了维系生产的顺 利进行还是要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归纳起来,库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缩短订货提前期。当制造厂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时,顾客就可以很 快采购到他们所需的物品,这样缩短了顾客的订货提前期,也使供应厂商争取到 了顾客。
第二、稳定作用。在当代处于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企业外部需求的不稳定性 是正常现象。生产的均衡性又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客观要求。成品库存将外部
2
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需求和内部生产分隔开,像水库一样起着稳定作用。
第三、分摊订货费用。需要一件采购一件,可以不需要库存,但不一定经济。 订货需要一笔费用,如果一次采购一批,分摊在每件物品上的订货费就少了,但 这样会有一些物品一时用不上,造成库存。
第四、防止短缺。维持一定量库存可以防止短缺。为了应付突然事件例如自 然灾害,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储备。
第五、防止中断。在生产过程中维持一定量的在制品库存,可以防止生产中 断。同样,在运输途中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可以保证供应,使生产正常进行。
尽管库存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生产管理的努力方向不是增加库存,而是不断减少库存。库存掩盖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是应该消除的。我们研究库存,是要在尽可能低的库存水平下满足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对企业独立需求下的物料库存控制的研究较为深入。杨益民研究了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生产销售存贮问题,建立了使用租借仓库的生产销售存贮模型;王海滋等假定订购周期服从某种特定概率分布,建立了随机状态下的基本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罗兵、于会强考虑销售价格随外部需求情况变化的企业库存,建立了关于变质物品的存货影响销售率且销售价格可变的EOQ模型。孙士雅、罗兵、于会强将企业在允许缺货且非瞬时补货条件下所产生的短缺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将其细化为短缺成本和因丢失销售机会而产生的成本,建立了部分短缺量拖后的EOQ模型。黄卫来、张子刚建立了产量柔性下使整个生产系统总成本最小的最优生产批量和原材料订购决策模型。张毕西建立了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的物流总费用模型。张坚与戴更新分别针对多阶段EOQ下多物资的合并订购策略问题,给出最优策略及其解法。王海霞提出了零部件最优库存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安全库存量和采购风险期,有效地解决了因产品预测误差和采购过程中的误期波动导致的缺货。徐贤浩等提出供应连续进行的条件下的最佳订货批量和最佳订货周期的确定方法,使得供应链总的库存费用最低。但斌,张旭梅等阐述了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的概念和特点,提出了基于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的供应链体系结构和合作关系,分析和论述了其运作过程;罗兵、于会强基于协调运输的规模经济和客户的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供应商管理的固定检查派送周期的存
3
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货补足库存模型。
国外对库存控制己有较深入的研究。1911年美国的F.W哈里斯提出了经济订货批量公式,从此许多国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独立需求的EOQ经典模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扩展研究:如在随机供应能力的情况下研究经济订货批量问题;从买方的利益出发研究数量折扣的问题;以及在物品是以损耗且需求是时间或零售价格的函数时,一般存在缺货等。Ilkyeong Moon在随机产品寿命周期下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存贮问题中引入了费用时值条件,分析研究了在产品寿命周期为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成本最优化问题;L-Y Ouyang则对减少订购成本对存在短缺量滞后和丢失销售等假设的连续性检查库存系统的冲击影响等。许多学者还对基本模型进行了扩展,以便包括更多的约束。
H-J Chang和C-Y Dye研究了部分短缺量滞后的时变需求下易变质物品的最优存贮模型。G..Padmanabhan, Prem Vart考虑产品的销售环节,以单位时间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于1995年又发展了存货影响销售率的不缺货、完全缺货和部分缺货情形下的3种库存模型,发表在欧洲运筹学杂志(Euro.OR),Kun- Jen Chung,Peter Chu,和Shaw- Ping Lan于2000年在欧洲运筹学杂志上对不缺货和完全缺货两个模型进行了最优解分析,并给出了有全局唯一最优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证明。
美国的Joseph A Orlicky博士首先提出了在一个企业内的物料有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两种类型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的认识,发展并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理论,即基本MRP。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O1iver W.Wight提出一个新概念MRPII,MRPII是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企业生产计划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信息集成系统。
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概念。ERP是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作为基础,以现代化的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为运行平台,将企业的各项管理集成于一身,并能对供应链上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稍后,Gartner Group提出了ERP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具有协同商务功能的ERPII,并预言,ERPII将逐渐取代ERP成为新一代企业的综合性信息系统。
Lee&Padmanabham对供应链中信息扭曲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即“牛鞭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纳为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和短缺博弈四个方面。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