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例教学设计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46页例1及练习九1-3 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初步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4、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用具:课件 电子白板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 教学对象: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数量、速度、人体的重量、总价、正方形的边长、路程、,这些量都是同学们已经学习过的量,请你们思考:在这几个量中,哪两种量是有关系的量?(数量与总价,速度与时间 )
2、体重与正方形的边长这两种量有关系吗?
小结:我们把像数量和总价、速度和路程这两种有关系的量称做“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
3、根据提供的信息说出关系式 (1) 路程、时间、速度 (2) 总价、数量。单价
(3)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
引入: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很多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相关联量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补充例1:一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m 1 2 3 4 5 6 7 ?? 总价、元 3.5 7 10.5 14 17.5 21 24.5 ??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讨论问题。 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变化的?
3、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引导:先从左向右观察,再从右向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老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观察、讨论,我们弄清了三个问题:
9
1、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变化的规律是不变,也就是单价一定。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
总价÷数量=单价 (一定)
(3)教学例
出示:一辆火车行使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讨论问题。 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引导:先从左向右观察,再从右向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 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
(2) 概括:像例1、例2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时也
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
Y可表示为:=K(一定)
X3、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1) 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2) 小结:两个量成正比例,在坐标轴上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3)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4、出示补充例:(1)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不是成正比例 (2)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是不是成正比例
(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A、独立思考后解答。
B、同桌交流:先写出关系式再进行判断
C、说一说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46页做一做
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 ( 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1)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比值表示什么” (2) 再判断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10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圆的面积和半径(重点题) 四、全课小结、储存新知
五、布置作业、深化新知: 教材49页的2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正比例量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九3-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判断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关系的判断。 教学用具:课件 电子白板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 教学对象: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昨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些什么? 1、质疑:给你两种量,判断它是否成为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你猜我猜大家猜(判断是否成正比例)
(1) 订阅《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
(2) 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3) 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4) 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5) 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6)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上面这些题中的两种量都是常见的数量,所以同学们判断起来比较容易。那么遇到一些不常见的数量你判断起来又怎样呢? 3、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成比例的量。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判断下列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1
例:1、车轮的直径一定,车轮所行的路程和转数。(重点题) (1)思考:直径一定,说明什么一定?(周长一定) (2)车轮的转数和路程有什么关系?
(3)写出关系式:路程÷转数=周长 (一定) 成比例 2、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答
(1)每平方米铺砖的块数一定,铺砖的面积和用砖的块数。 (2)圆的周长和半径
A、学生独立解答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3、出示例题:课件出示
出示:x:4= y,x和y成( )关系 (1)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交流 (3)集体纠正
4、练一练:如果x=5y,则x和y成( )比例。
如果12X=Y X和Y成( )比例。
如果 A÷4=B A和B成( )比例。 三、巩固练习
1、通过上面两节课的学习,你能举出一个正比例的例子来吗? 2、说出下列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1) 因为A:B=7 ,所以A和B成( )关系。 (2) 如果x×y= B,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3) 路程÷时间=( )。(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 (4)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 )比例。
(5) 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成( )比 (6) 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成( )比例。 (7)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 )比例
(8) 因为x:y= 1,所以x和y成( )关系 (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一定,( )和( )成正比例 (10)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 )一定,( )和( )成正比例 (11)订阅《少年报》的总价和分数成( )比例
1(12)甲数是乙数的,甲数和乙数成( )关系。
6(13)胡麻的出油率一定,胡麻的总量与油的总量。 (14)12X=Y这个算式中的X和Y。 (15)A÷4=B这个算术中的A和B。 3、判断下面的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1)、长方形的宽一定,长和面积 (2)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3)每小时织袜子的双数一定,织袜子的总数和时间。 (4)骑自行车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5)每天烧煤量一定,烧煤总量和烧煤天数。 (6)商一定,被除数和除数。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