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牛津自然第9册教案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 交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可适当补充植物种子本身形 一棵植物一般产生多少种子 状、构造、散布方式等方面特点,使 这些种子的各种命运(去向) 学生简单了解种子的其他适应生存方 其中有多少最后能长成植株 式。 2. 以毛蕊花、蒲公英等为例,具体了 引导学生体会这也是植物适应解种子的生成、散发及其坎坷历程。 生存的各种需要。 3. 讨论:植物为什么要产生大量的种子。
第五课时 遗传与变异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了解遗传变异对植物生命延续和种群繁衍、物种进化和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各种同类植物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采集标本等初步探究能力和对植物遗传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遗传和变异对植物繁衍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一:认识遗传和变异。 活动目标:
1、根据生活经验和具体实物,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通过对遗传和变异作用的讨论,领会遗传和变异对于植物物种延续和丰富多样性的意义。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 猜测:将向日葵籽种下后长出的植株 注意从感性现象出发使学生认(瓜苗)是怎样的?叶子、茎的形状、颜色?2识遗传现象。 结出的果实又会是怎样的? 2. 交流: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说你是怎 2 教师应有意渗透遗传对物种延么猜的。(通过讨论交流,认识遗传现象。) 续的意义。 3. 交流:说说遗传有什么作用。 4. 讨论:如果种了许多同种植物,如红 豆、玫瑰花等,是不是所有的都会长得一模 2 注意变异与突变的不同含义 一样呢? 5. 交流生活中所见的实例 6. 介绍孟德尔的故事,认识变异现象。 7. 观察各位同学采集的同一种植株(或叶子、花),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8. 讨论:变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活动二:寻找变异。 活动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进一步发现变异现象的存在,体会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意义。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充分交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 活动器材:各种植物、记录表。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注意安全卫生教育,正确的采摘1. 考察:分小组,寻找校园、田野中同方法和爱护植物、绿化教育。 种植物的植株或叶子、花,寻找它们的变异 教师可适当补充其他植物变异表现。采集有关的标本。 的图片、资料。 2. 交流、展示:说说这些叶子、花的不 可指导学生将采集的叶子制成同之处,变异表现。 标本。 3. 小结:说说变异的作用。 可适当介绍通过基因工程实现人工变异为人类服务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记录单(寻找变异)【画出你找到的变异情况】
植物名称 蚕豆
正常情况 变异情况 第四单元 常见的化学物质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第一部分是与酸、碱、盐相关的内容,在这一部分学生通过寻找身边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及收集资料,认识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实例,了解酸雨的成因和危害,了解硫酸、盐酸、硝酸的用途;通过实验操作,了解PH的含义,学习测定物质酸碱度的简单方法。通过实验、收集资料,认识酸碱中和的现象,了解应用酸碱中和的实例,了解食盐的用途和获取方法。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糖、牛奶盒石油等物质,在这一部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认识糖的来源和牛奶的成分,了解食糖的奶制品的生产过程,了解石油的分解过程和产物,了解石油的用途;通过调查、收集资料,了解化学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化学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常见的化学物质教学内容中出现了酸碱物质,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涉及中学化学的知识内容,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中学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各种实验活动让学生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酸碱性,了解食盐和食糖的制取方法、一些奶制品的制作过程、石油的来源和用途以及化学制品的利弊。
单元内容概念图: 常见的酸 糖的来源 食糖晶体 牛奶的来源 牛奶的加工 石油的开采 环保意识 糖 牛奶 石油 化学制品的污染 化学制品的用途 自然界的酸 常见的化学物质 化学制品的利弊 酸 碱 食盐的获取 盐 酸雨 常见的碱 碱的用途 食盐的用途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酸有些了解,比如:白醋、苹果、橘子??,这些都是一些酸性物质,不过对于碱的认识还很局限,比如:肥皂、洗洁精??这些都是碱性物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酸碱在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为今后的初中化学奠定基础。
本单元中主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运用到观察、分类、考察和信息加工处理等的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信息科技课上学习了上网收集信息和作简单处理的方法,加上家庭生活中电脑的普及,一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所以在任务设计时需要教师在任务单的设计上充分考虑活动的针对性以及如何对学生采取分工合作的办法。此外,信息整理和加工是难点,需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将在五年级下学习《污染和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与发展》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化学制品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至为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需要在不同年级中逐渐形成。 三、单元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交流,了解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酸、碱、盐等物质; 2.收集资料,认识酸雨的成因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3.检测物质的酸碱度;
4.通过实验,认识酸碱中和现象;
5.了解食糖来源、制取方法,通过实验制取食糖;
6.了解一些奶制品的制作过程; 7.了解石油的来源和它的广泛用途; 8.讨论减少化学制品污染环境的办法;
9.安全教育:绝不能随意触摸浓度较高的酸和碱。 四、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
第二课时 常见的碱 第三课时 酸碱中和 第四课时 盐和食盐 第五课时 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