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打造生态课堂++追求本色语文
打造生态课堂 追求本色语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有幸于今年3月29日至31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名师之路”——全国“新理念、新课标”第(4)届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谢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这次活动汇聚了我国小语界顶级名师、专家以及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语文特级教师、教坛新秀,为我们呈上了一道丰盛的语文大餐,令人回味。
本次活动,我们共听了16节课。有专家,有名师,也有省内外的青年才俊的课,每节课最少50分钟,有的将近两个小时。每节课都有自己特色、风格,每节课都有动人的一幕,精彩的一瞬,深刻的划过你的脑海。每位专家都有自己的专属领域,于永正老师的《儿童写话》教学如童话一般,散发出烂漫的童真,溢满整个礼堂,久久挥之不去。张祖庆老师的《穷人》如“一篇叙事诗,一幅墨色的渔民画,一首哀婉的歌”,时时荡涤心头。李卫东老师的《生命 生命》,武琼老师的《荷花》,孙银华老师《数星星的孩子》,蒋军晶老师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孙双金老师的《儿童诗教学》,强晓娇老师的“漫画式”的绝版《西门豹治邺》等等,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百花齐放,也让我们领悟到了语文课的真谛:那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培训过程中,我专心学习,彻底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教学研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认真记,积极与听课教师进行同伴互动、同伴交流;课后细致地整理学习记录,努力做到带着收获回校。
1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颇深,三天时间紧张而充实,精彩的课堂展示、富含教学哲理的专题讲座,让我领略到名师们的大度、从容、睿智和风趣,从而深深感悟到:生态课堂寻求“返璞归真”,回归“原生态”。教无定法,但唯有“质朴、原始、本色”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才是新课程下小语课堂的生命溯流。这些课堂很好的为我们打造了“原生态”的本色语文课堂。以下就培训后新的感悟、认识、提升三方面说说自己的认识。
第一部分:培训后的新感悟
感悟一:情感真实。
新课程语文课堂追求的是“真”课堂。“真”——是语文课堂的“根”,是新课程的起点,也是语文的最终追求目标。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李卫东老师以自己真挚的情感渲染课堂,以情引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一次次想象画面的背后的情感中,读出忠于战友、忠于民族、忠于祖国的英勇豪迈的战象。引导学生将自我的体验情感与文本融在一起,实现师生与嘎羧的情感交融,自主对话,让充满儿童本色的真情在课堂中徘徊。这才是“洗尽铅华呈素姿”的真课堂。
感悟二:设计简洁。
简单的语文才是新课程的真追求,将教学内容精简化,营造出简洁、明快的课堂环境。如《西门豹治邺》中,强晓娇老师就是围绕“一个人物、三个句子、两条文线”展开教学,辅之深入、探讨、品悟朗读,想象说话等,明白文本寓意。此设计将线性的教材梳理成立体式的架构,教学环节简洁明晰,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线,扣准重点词句,以读促情,达到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
2
感悟三:教法朴实。
生态课堂,其最终的目标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扎实、朴实。摈弃条条框框,让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一起听声音》中,周益民老师围绕“听声音”这一情意,在诗意的语言中,读准、读顺、悟读、情读、以读促悟,层层递进,步步挖掘,带来一堂大气而朴实的课堂。
千课万人,齐说生态,追求“真”、“简”、“实”,如此课堂,才可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
第二部分:培训后的新认识
一、走进我们心里的语文。 1、语文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已开始使用,在修订稿中,第一次对语文学科进行了界定: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学科。这一界定,使我们对语文学科的属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语文课重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与以前的课标相比,虽然仅仅改动了几个字,去掉了“理解”,由“理解运用”到“学习运用”,这是新课改实践这么多年来,对语文课程的一个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2、语文教什么?
语文教学应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学习语言,学习做人为基本点这一基本理念展开教学实践。语文要解决什么?应解决语言文字的问题,解决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问题。
3、语文怎样教?
3
小语会会长齐文华先生向入会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①教学思想要转变和更新。②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文本的持点。③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教学。④发挥教师自身的持点。
于永正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茅盾先生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的。茅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我们的想象里,他肯定有很好的培养孩子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其实不然,他的儿子这样说,父亲每天都会让他们写一点东西,写完后,就念给父亲听,父亲只说两个字:懂了或不懂。懂了就行,不懂再修改,直到懂了为止,根本就没教,其实这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4、我们的语文要留给学生的是什么?
于永正老师说,他的老师留给他的是语言,即识字、词语的积累,语感的培养,是能力,即书写、阅读、表达的能力,是情感,是兴趣和习惯,是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不是繁琐的课文内容。
二、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 1、诗意课堂。
语文课堂,只有对文本有独到的感悟,才会有独到的设计。老师既引领孩子们悟到了自己心中的明月,也告诉了读书的真理,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本真课堂。
于永正老师的《儿童写话》,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做训练。他用最简单的授课方式写着,讲着,仅仅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平淡无奇,却又持久留味;他用最简单的教学方法读着,读着,就把学生带进文本,哪怕自己不惜扮演一只小猴子,任由孩子们嗔怪:“你这只傻小猴。”他用最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