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有机波谱分析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共轭有机化合物(new)

有机波谱分析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共轭有机化合物(new)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0:28:14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共轭有机化合物

【实验目的】

1.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测定,通过最大吸收峰位及强度判断共轭体系的类型; 2. 了解溶剂极性、体系PH值的大小及互变异构效应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3.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指标检查、工作原理及构造。

【实验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区(200-800nm)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就其能级跃迁类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于电子光谱,是由分子的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主要适用于研究具有不饱和双键系统的分子。紫外光谱不仅能识别分子中的不饱和系统,而且还可以测定不饱和化合物的含量。定性分析主要根据吸收光谱图上的特征吸收,如最大吸收波长、强度和吸收系数,定量分析主要根据Beer定律,即物质在一定波长处的吸收度与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溶剂的极性对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一定的影响。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是红移。

具有β二酮结构的化合物如苯甲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等,它们存在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平衡。酮式和烯醇式在分子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有两个互不相关的羰基,后者是具有烯双键共轭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结构,因此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也有明显的差异。一般β二酮化合物在溶剂中存在的酮式和烯醇式的平衡取决于溶剂的极性,即平衡化合物中酮式和烯醇式的相当含量与溶剂极性有关。在极性溶剂中由于溶剂分子能与β二酮分子中的羰基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互变异构平衡体系中烯醇式结构较高。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石英比色皿,容量瓶,小烧杯,移液管,胶头滴管,玻棒等。

试剂:阿司匹林、水杨酸、苯甲酸分别配成1mg/mL的标准溶液,作为储备液。然后吸取1mg/mL的苯甲酸标准储备液25.00mL,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100 ug/mL)。再分别准确移取1、2、4、6、8、10mL上述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分别为1、2、4、6、8、10ug/mL)。无水乙醇,正己烷,蒸馏水, 0.1mol/L NaOH溶液,0.1mol/L HCl溶液,乙酰乙酸乙酯(配制浓度为4.0×10mol/L乙酰乙酸乙酯的正己烷溶液、浓度为3.6×10mol/L的乙醇溶液、浓度为1.2×10mol/L的乙醚溶液)。

-4

-4

-4

【实验步骤】

1. 石英比色皿配套性检查

石英比色皿在波长220nm处盛蒸馏水,以在一号格的比色皿为参比,调节其透光率T为100%,测量第二个比色皿的的透光率,透光率的偏差小于0.5%的比色皿可以陪套使用。记录校正值。

2. 溶剂剂性对吸收峰位的影响

配制适当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其溶剂为石油醚、乙醇和蒸馏水 ,分别绘制它们的紫外图谱。

比较石油醚、乙醇和蒸馏水三种不同溶剂绘制的紫外图谱,观察溶剂极性大小对不同跃迁类型吸收峰的移动方向,比较它们的λmax的变化,并简单解释之。 3. 体系PH值的大小对吸收峰的影响

配制适当浓度的阿司匹林溶液,其溶剂为0.1mol/LNaOH\\0.1mol/LHCl和蒸馏水,分别绘制他们的紫外图谱。观察碱性 酸性和中性三种不同PH值的溶剂对阿司匹林吸收峰位和形状的影响。比较它们的λmax的变化,并简单解释之。 4. 互变异构效应的影响。

用石英吸收池,用相应的溶剂为参比,测定乙酰乙酸乙酯的正己烷溶液、乙醚溶液和乙醇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其紫外吸光带波长和吸光度。比较它们的λmax的变化,并简单解释之。

5. 苯甲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选用苯甲酸试样溶液,以蒸馏水为参比,用1cm的石英比色皿,在波长200~350nm范围内,扫描测量一次。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得出吸收曲线。并依据吸收曲线确定测定波长。

标准曲线的绘制:在选定的测量波长λmax=227nm处,以蒸馏水为参比,用1cm的比色皿盛溶液,准确测定以上配制好的各个苯甲酸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每个标准溶液读三次取其平均值。以浓度C作横坐标,吸光度A作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准确移取10.00mL苯甲酸未知液,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以上溶液的吸光度。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未知液的浓度。 6. 注意事项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是用样品溶液绘制的,为了清楚地表征样品的结构特征所涉及到的吸收带的位置、强度和形状,应选择合适的溶剂,配成适当的浓度。一般样品溶液的浓度范围约10—20ug/ml,长共轭体系的样品浓度小于10 ug/ml,,只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的

化合物其浓度范围在100 ug/ml,以上,适合的样品溶液的吸收度在0.3—0.7之间,从而为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及结构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对溶剂的要求:1.不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 2.是样品的良好溶剂; 3.不吸收绘制样品光谱所用波长的辐射。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分析。

【思考题】

1、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红外光谱有何区别? 2、 分子中那类电子的跃迁将会产生紫外吸收光谱?

3、 为什么溶剂极性增大,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

带则发生红移?

4、 将乙酰乙酸乙酯在不同溶剂中的烯醇式的含量与文献值比较,如果数值有差异,

讨论其可能的原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共轭有机化合物 【实验目的】 1.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测定,通过最大吸收峰位及强度判断共轭体系的类型; 2. 了解溶剂极性、体系PH值的大小及互变异构效应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3.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指标检查、工作原理及构造。 【实验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区(200-800nm)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就其能级跃迁类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于电子光谱,是由分子的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主要适用于研究具有不饱和双键系统的分子。紫外光谱不仅能识别分子中的不饱和系统,而且还可以测定不饱和化合物的含量。定性分析主要根据吸收光谱图上的特征吸收,如最大吸收波长、强度和吸收系数,定量分析主要根据Beer定律,即物质在一定波长处的吸收度与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