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宏观经济学题库32概念题
4.凯恩斯极端(南京财经大学2004研)
答:凯恩斯极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凯恩斯认为,当利率较低,而投资对利率反应又不很灵敏时,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对克服萧条、增加就业和收入产生效果,货币政策效果很小。水平的LM和垂直的IS模型只是把凯恩斯这一看法推到了极端而已。
3.古典主义极端
答:古典主义极端指古典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IS越平坦,或LM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LM曲线为垂直线而IS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1.IS-LM模型(北师大2001研)
答: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IS曲线是描述商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和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的曲线。把IS曲线和LM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IS-LM模型。
2.供给函数(中南财大2004研) 答: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而供给函数则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
s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Q=f(P)。
s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为商品的供给量。
4.实际利率(北航2004研;浙江大学2003研)
答: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的对称,指物价不变从而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扣除了物价上涨因素即为实际利率,它是以实物为标准进行计算的利率。实际利率为正值时有利于吸收储蓄,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为负值时,则会减少储蓄,刺激金融投机,恶化通货膨胀。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可以将该公式简化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5.资本边际效率(南京财经大学2004研;武大2001研;中南财大2004研)
答:资本边际效率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定律之一。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的现值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计算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为:
Cp?Q1Q2Q3Qn?????231?r(1?r)(1?r)(1?r)n
式中,Cp表示资本的供给价格,Q1、Q2、……、Qn表示资本预期未来的收益,r表示资本边际
效率。资本的供给价格也就是资本的重置成本。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效率递减。
6.凯恩斯陷阱(中央财大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答: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又称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7.LM曲线及其古典区(南京大学2004研)
答:LM曲线是指货币市场上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M)相等时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LM曲线的古典区域指LM曲线上的垂直线部分。在垂直线部分,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为古典区域。
9.庇古效应(华东理工大学2004研) 答:庇古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化引起货币购买力变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庇古等人认为:凯恩斯效应只注意到价格水平变化使lM曲线发生移动,没注意到价格变化也会使IS曲线发生移动。因此指出,在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降低时,IS曲线必然会向右方移动。在经济社会,衡量一个人的财富多少要看看财富的实际价值,而不是看名义价值。财富水平和价格水平是按反方向变化的,货币工资下降会引起价格水平下降,价格水平的下降会提高财富的实际价值。另外,财富的实际价值和储蓄也按反方向变化:当财富的实际价值降低时,收入中消费减少,而储蓄会增加;反之当财富的实际价值提高时,收入中消费增加,而储蓄会减少。因此,有伸缩性的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的降低会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会使IS曲线向右方移动,提高利息率和收入水平,提高就业水平,就会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庇古效应是对凯恩斯模型的一种补充。这解决了凯恩斯效应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缺乏利率弹性两种情况下不起作用的难题,从而论证了在价格和工资可以自由升降的情况下,经济能够自动回复到均衡状态,并将凯恩斯学派模式中低于充分就业非均衡归因于价格刚性。
6.实际余额效应 答:实际余额效应是关于价格水平变动既影响商品市场又影响货币市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名义货币余额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下降会增加真实货币余额,人们为了保持一定的真实货币余额,就要用一部分多余的真实货币余额在商品市场上进行购买,从而直接刺激了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此外,人们又用—部分多余的真实货币余额从事投机,使货币市场上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由此又使商品市场上投资增加,从而增加了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真实余额效应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帕廷金把庇古效应与凯恩斯效应结合在一起而提出的。它既考虑到“厂价格水平变动对商品市场的影响,又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7.有效需求
答:有效需求主要包含以下二重含义:(1)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等于总需求价格时的社会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是企业愿意雇佣一定量工人所必需的价格,包括生产成本与预期的利润。总需求价格是企业预期社会为购买全部商品所支付的价格。这两者相等时所决定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产量和就业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2)在新古典综合派的非均衡理论中,有效需求指的是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即厂商提供的商品量等于居民户的需求量,居民户所提供的劳动量等于厂商的需求量)条件下,居民户对商品的需求和厂商对劳动的需求。
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答:资本的边际效率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定律之一。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计算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为:
QQ2Q3Qn C?1?????p1?r(1?r)2(1?r)3(1?r)n式中,Cp表示资本的供给价格,Q1、Q2、……、Qn表示资本预期未来的收益,r表示资
本边际效率。资本的供给价格也就是资本的重置成本。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效率递减。
2.投资的边际效率(MEI)
答:资本是存量概念,投资则是流量概念,相当于本期资本对上期资本的改变值。当利率下降时,若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就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情况下,利率就会缩小。这个缩小了的利率就是投资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益。
3.IS曲线
答: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4.货币需求
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变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类: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其中规模变量是指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机会成本变量即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中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除上述各种变量外,影响货币需求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两种因素。可测量的因素有货币自身收益率;不可测量的因素有制度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
5.灵活偏好(流动性偏好)
答:灵活偏好是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M?Keynes)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
函数。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收入(Y)同方向变动,可以表示为L1(Y);由投机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r)反方向变动,故可以用L2(r)表示。这样,由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L)就可以表示为:L=L1(Y)+L2(r)。 6.交易动机
答:交易动机指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从个人的角度看,在这方面保持货币的目的在于度过从支出费用到取得收入这一段时间间隔。交易动机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和收入间隔时间的长短。对一家企业来说,持有货币是为了在业务上度过从支出成本到获得销售收入这样一段时间间隔。这种需求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本期收入数额和本期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需时间的长短。不管是企业还是商人,他们持有货币都是为了应付在收支时差中的业务开支需要。这种支出是有规律的,大致确定的。
7.谨慎动机
答: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根据预防动机持有货币,对个人来说是应付失业、患病等意料不到的需要。对于企业来说,其目的在于预防不时之需,或者准备用于事前没有料到的进货机会。这种支出都是突发的,不确定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个人对货币的预防需求量主要决定于他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8.投机动机
答:凯恩斯认为,所谓投机动机,指人们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满足从中获利的愿望。也就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对利率变化的预期,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产收益而产生货币需求。例如,若利率过低,债券价格过高,投资者预期利率会上升,将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以待利率变化时进行投机。若利率过高,债券价格过低,投资者预期利率会下降,将增加对债券的购买而减少货币持有量,以待利率变化时卖出债券以获得资本利得。
后来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交易需求动机理论加以发展。新剑桥学派认为投机动机是推动商业流通和金融流通而引起的货币需求。因为商业流通量是由货币收入的支出所决定,是由实现了的收益所构成的。而进入金融流通的货币虽然是独立于收入的,但金融流通主要同资本市场有关,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经常存在着货币剩余的转移,这种转移将影响各个市场的价格,而市场价格的变动则会引起人们调整他们的手持货币量。这种调整的本身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是一种投机行为。引起这种投机行为有三个具体的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金融化动机,以及通货膨胀下的再投资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需求是指在手中保留一部分超过交易需求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等待更好的获益机会。还款和资本金融化动机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并按规定的条件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等以建立良好的信誉。通货膨胀下的再投资动机是物价上升货币贬值的结果。为了弥补物价上升币值下降造成的缺口,必须追加货币持有量以待机行事。 9.凯恩斯陷阱
答:凯恩斯陷阱又称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随时可应付不测之需,随时可作投机用。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10.LM曲线
答:LM曲线指货币市场上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M)相等时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