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试析在押罪犯的心理特征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试析在押罪犯的心理特征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50:16

心、焦虑感、心理变态倾向和犯罪思维模式。罪犯年龄在31岁至40岁之间时,服刑时间在内外倾、同情心和聪慧性上有显著影响。罪犯年龄大于40岁时,服刑时间在其各个个性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影响。可以看出,年龄的增加,服刑时间对罪犯的影响程度明显下降。

上述结果说明,30岁以下罪犯个性具有较好的可塑性。罪犯在31岁至40岁时个性可塑性明显下降,到41岁以上时,其个性的可塑性已经非常小。另外,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年纪较轻的罪犯对人生抱有较好的希望,改过自新的内驱力比较强。年龄增大,罪犯的自信心明显下降,对前途信心不足,缺乏改造动力。有些年纪大的罪犯经常讲“不知道有没有命出监,还博什么”,表现为对前途心灰意懒,消极被动,随波逐流。因此,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年轻罪犯个性可塑性较强和年纪大的罪犯个性可塑性差的主要原因。由于30岁以下罪犯人数比例高,其个性可塑性强,因此,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应该着重加强对该年龄阶段罪犯的不良个性的矫正和健全个性的塑造。31岁到40岁罪犯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应该抓紧时机,实行抢救式的矫正;对41岁以上罪犯,实施个性矫正的难度较大,应该帮助其树立改造信心,激发这类罪犯的改造内驱力,使其打消破罐破摔和混刑度日的思想;使之看到希望,振作精神,积极改造。

(二)服刑期间罪犯个性因子变化的趋势及其对监狱的管教工作的启发

1、不良发展趋势 罪犯原本同情心、自信心较为缺乏;服刑时间越长,罪犯表现为更加缺乏同情心和自信心。这提示我们,监狱的教育改造应该注重培养罪犯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发现和减少监狱内导致罪犯变得冷漠无情的因素;同时,采取有效的途径,提高罪犯的自信心,增加其自我效能感。

2、良好发展趋势 服刑时间越长,罪犯的情绪稳定性增强,冲动性、焦虑感下降,心理变态倾向初期略有升高,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取得实效,这种成效应该得到巩固和加强。

3、先不良后改善的发展趋势 服刑时间越长,罪犯在攻击性、报复性、信任感、心理变态倾向和犯罪思维模式上呈现先不良后改善的发展趋势。这提示我们,在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因材施教,而且要因时施教,结合罪犯的不同服刑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服刑时间增加,罪犯变得更加内向。有些罪犯原来过于外向的个性得到了改善,有些原来内向的罪犯就变得冷漠、孤僻,沉默寡言。罪犯犯罪思维模式虽然在服刑后期有改善的趋势,但罪犯的犯罪思维恶习依然高于入狱初期。这提示在监狱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过程是漫长的,不能期待立竿见影,还必须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四、不同类型的罪犯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一)不同需要与动机的罪犯心理

在罪犯犯罪的时候,不同类型的罪犯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同的,而他们内心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

1.物欲型罪犯的心理。物欲型罪犯主要由盗窃犯、赌博犯、诈骗犯、拐卖人口犯、抢劫犯、贪污受贿犯组成。这些罪犯最常见的心理就是对金钱的欲望特别的强烈,他们在如何获得钱财的上,即犯罪方女士、犯罪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别,据此可将其分为智能型、技能型、暴力型、恃权型四种。

(1)智能型罪犯主要有诈骗犯和拐卖人口犯为主。该类型的罪犯大都能言善辩、头脑灵活,在改造期间都会动用自己的小聪明,不肯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改造。在和其它罪犯的交往中,他们常常会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迷惑对方,甚至利用其它的罪犯来达到自己的某项目的,他们在与其它罪犯发生矛盾纠纷的时候也会逆来顺受,不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和管教民警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揣测管教民警的心理,投其所好来讨好管教民警,作出积极改造的样子,其实内心是及其抗拒改造的。如果改造的罪犯存在这样的心理,一旦某件事情侵犯到了该罪犯的利益,他会突然爆发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2)技能型的罪犯主要由盗窃犯和赌博饭为主。该类型的罪犯思想行为懒惰,大都好逸恶劳、喜欢不劳而获、对物质的占有欲强烈、自我的约束性差。对于盗窃犯来说,他们在社会上已经习惯了小偷小摸,看到自己喜欢的顺手就拿来了,许多盗窃犯都有“偷偷拿了一回东西后,看到东西就忍不住想拿,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理,这

种类型的罪犯在狱内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的东西通常都会顺手牵羊,这样日积月累罪犯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对于赌博犯来说,他们已经嗜赌成性,在改造期间强制他们不赌博,一周或者一个月以后,他们会在监狱里偷偷摸摸找各种适当的时机和其它犯人一起赌博,这样会对监狱造成不良的风气。

(3)暴力型犯罪。据统计,在全国的在押犯当中,暴力犯已经达到了85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暴力犯大多都文化水平低,做事冲动易怒又无一技之长等。该类型的罪犯的主要特征是:①性格粗野,胆大妄为。有的研究者用EPQ测试暴力犯得出的结果是:N、E、P明显高于常人,即暴力犯情绪不稳且外露,遇事易激动,自我的控制力差,凶狠、残忍、贪婪,行为不具安危,重视自我显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遇事不如意敢于公开对抗。这种罪犯从小就打架斗殴,欺负弱小,喜欢用武力解决一切,从不考虑后果。他们在监狱改造的过程中还会有越狱的冲动。②有很强的自卑感。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头脑不灵活,会被别人说成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似乎除了强健的体魄以外他们就没有什么可以利用了。③不关心改造。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技能,所以在监狱的改造过程中他们都是懒懒散散,抱着“混混就过去了”的思想。在他们认为自己改造好了出去也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所以什么也都无所谓了。

(4)恃权型罪犯主要由贪污受贿犯为主。该类型的罪犯由于在判刑前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随着判刑入狱以后一切的权利地位包括名声都已是过眼云烟,这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有很强烈的失落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心、焦虑感、心理变态倾向和犯罪思维模式。罪犯年龄在31岁至40岁之间时,服刑时间在内外倾、同情心和聪慧性上有显著影响。罪犯年龄大于40岁时,服刑时间在其各个个性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影响。可以看出,年龄的增加,服刑时间对罪犯的影响程度明显下降。 上述结果说明,30岁以下罪犯个性具有较好的可塑性。罪犯在31岁至40岁时个性可塑性明显下降,到41岁以上时,其个性的可塑性已经非常小。另外,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年纪较轻的罪犯对人生抱有较好的希望,改过自新的内驱力比较强。年龄增大,罪犯的自信心明显下降,对前途信心不足,缺乏改造动力。有些年纪大的罪犯经常讲“不知道有没有命出监,还博什么”,表现为对前途心灰意懒,消极被动,随波逐流。因此,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年轻罪犯个性可塑性较强和年纪大的罪犯个性可塑性差的主要原因。由于30岁以下罪犯人数比例高,其个性可塑性强,因此,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应该着重加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