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自喷与气举 - 图文
由于选取中间节点6(井底)为求解点,所以求解时,要从两端(节点8和节点1)开始,设定一组流量,对这两部分分别计算到求解点上的压力(井底流压,即油管入口压力)与产量的关系曲线。表示油藏中流动的IPR曲线为节点6的流入曲线。把两条曲线绘在同一坐标下,其交点便为该系统在所给定条件下在井底求得的解,即在所给定条件下可获得的油井生产量及相应的井底流压(图1.3-15所示)。
图1.3-15 求解点在井底的解
选取井底(节点6)为求解点,便于预测油藏压力降低后未来油井产量(图1.3-16)及研究油井由于污染或采取增产措施后引起的完善性(或流效率)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图1.3-17所示)。
图1.3-16 预测未来产量 图1.3-17 油井流动效率改变的影响
2. 井口为求解点
1-25
整个系统将从井口分为如图1.3-18和图1.3-19所示两部分。
图1.3-18地面管线和分离器部分 图1.3-19油管和油藏部分 (井口为求节点) (井口为求节点)
求解压力为井口压力Pwh 。在假定一组流量后,分别以给定的分离器压力Psep和油藏压力 为起点计算不同流量下的井口压力Pwh 。这样就可以绘出以井口为求解点的节点流入动态曲线(垂直管及油藏的动态曲线)和节点流出曲线(水平管流动态曲线),如图1.3-20所示。由两曲线的交点就可以求出该井在给定条件下的产量及井口压力。
求解点选在井口可用来研究不同直径的油管和出油管线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图1.3-21)便于选择油管及出油管线的直径。
pr图1.3-20求解点在井口的解 图1.3-21不同直径的油管和出油管线的井口解
1-26
3. 分离器为求解点
以油藏为起点,以分离器为终点(图1.3-22)计算不同流量下的分离器压力,并绘出分离器压力与产量关系曲线(图1.3-23)。
图1.3-22分离器为求解点 图1.3-23分离压力与产量关系
实际生产时,分离器压力调节为定值,由图1.3-23就可以得到选定分离器压力后的产量。对不同类型的井,以分离器为求解点可以作出类似于图1.3-24的曲线,从而可得到分离器压力对各种井生产的影响情况。图1.3-24为四口不同类型的油井以分离器求解点的曲线。
由图1.3-24可以看出,虽然降低分离器压力可提高油井产量,但各井增产的程度不同,A井增产明显,而D井增产很少。
1-27 图1.3-25求解点为P图1.3-24分离器压力对不同油井产量的影响r
分离器压力与集气管网有关。对于不需要增压外输或用于气举时,它直接关系到压缩机的吸入压力,从而影响压缩气体需要的功率及压缩机的选择。显然,分离器压力低时,由于压缩比高而需要较高的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分离器压力临界值的确定要进行经济技术方面的综合考虑,其中也可能还会涉及到出油管线直径的选择等问题。
4. 平均油藏压力为求解点
以分离器为起点(图1.3-25)计算不同流量下的油藏压力,并绘出油藏压力与流量关系曲线(图1.3-26)。计算时,先假定一组流量,并以给定的分离器为起点计算各假定流量下相应的井口压力;然后,以计算得的井口压力为起点算各对应流量下的井底压力;最后,根据假定的一组流量及计算得的井底压力,利用IPR 曲线或相关式就可以求得相应的油藏平均压力。
以油藏平均压力为求解点所得的曲线可以用来研究在给定条件下油藏平均压力对油井生产的影响及预测不同平均油藏压力下的油井产量。
以上只是以图(1.3-13)所示的简单生产系统为例介绍了选取不同求解点的分析方法及所说明的问题。对图(1.3-11)所示的复杂系统,计算中则需要考虑ΔP3、ΔP4、ΔP5 。如果为了选择地面油咀、井下安全阀及井下节流器,的求解点可分别选取在节点2、节点4、节点5上来进行分析。与前面所讲的其它节点不同之处在于,这些节点上的压力是不连续的,液体穿过节点时产生压差。我们把这种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统称为“功能节点”,即在这些节点位置装有可起特殊作用的设备。当以“功能节点”为求解点时,先要以系统两端为起点分别计算不同流量下节点上、下游的压力,并求得节点压差和绘出压差曲线。然后,根据描述节点设备(油咀、安全阀等)的流量—压差公式或关系式,求得设备工作曲线。由两条压差—流量曲线的交点便可以求得问题的解,即节点设备生产的压差几相应的油井产量。设备规格不同,则求解得到的压差及产量也不同,从而可根据要求选取合适的节点设备。
图1.3-26Pr的影响 1-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