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之适度 严慈兼备
家长学校 教 材
爱之适度 严慈兼备
主讲人: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连云街道关工委副主任 朱炳美
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见月新,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因此对子女期望值更高,对家庭教育更为重视。孩子和家长由于经济上的联系,生活上的依赖,关系上的亲密,决定了家庭是少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榜样和家庭教育在孩子心灵上留下的痕迹是最生动具体、最深刻难忘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人才的摇篮,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好坏优劣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才成长的大问题,也是为了适应子女的新情况,改革开放的新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爱孩子人人有之,爱儿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怎样才是爱?目前,家长们理解各不相同。
从我镇五所中小学抽象调查情况看,许多家长把孩子视为祖国的希望,能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把爱护和教育儿童提到“为了昨天,为了未来”的高度来认识。他们为了教育子女成长,放弃休息,参加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虚心学习,培养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在教儿育女上取得可喜成绩。还积极配合社会、学校搞“三结合”教育研究;省吃俭用购置书橱买书、订报,为孩子营造良好地学习环境;能运用“爱而有度、教而有方、严而有格、管而有序”的手段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培养孩子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接班人,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是,也有些家长对爱护、教育子女,方法不当,期望值过高,背离了社会需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影响孩子健康成长,问题比较突出的是:
逼子成龙。有的家长把学校基础教育视为出路教育。为了压孩子读书、考高分,把责骂、鞭抽、棍打作为手段,崇信“棍棒之下出人才”的谬论。北京一所
1
小学的一个班48名一年级学生中,因为学习问题挨家长打过的竟达47人。其中18人被脱了衣服打过,15人罚跪不给饭吃。更为甚者,青海10岁的夏裴因期末语文、数学考试分别得了79分和82分,没过妈妈的95分高分关,被扒光衣服用铁制的三角锉活活打死。南京3岁的胡丹丹,仅因背错了唐诗中的一字,居然被爸爸一脚踹死。郑州某校一学生因承受不了父母对学业的苛求,得了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又如东北一对身为工人的父母,为了把独生女培养成音乐家,负债购置了钢琴,每天放学后强令女儿练琴四小时,更可悲的是还效法古人“头悬梁、锥刺股”,把疲倦得抬不起头来的女儿头发用绳子吊起。在学琴中受到摧残而得不到乐趣的女儿,终于有一天操起剪刀,铰断了自己的手筋,住进了医院。当医生问她“你父母是为你好,你何苦呢?”她说,“铰断手筋只疼一时,不断手筋,我的痛苦一辈子也解除不了!”??难怪一些小学生在评论家长“我的父母”的征文中痛苦地呼吁:“爸爸请放下你的鞭子”、“妈妈请你还我双休日”。
过分溺爱。许多家长没有摆脱传统家族观念的影响,仍把子女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把养儿看成是延续后代的香火。反映到孩子的教养方式上就是把孩子当作没有独立思维的“物”来支配、管束;把子女当作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来包办代替,对孩子的吃、穿、玩毫无节制,对孩子在物质金钱上的欲望有求必应。有的小学生春游家长一次就给100—200元。去年春节某校近1000名学生除少数特困生外,都收到押岁钱,人均近90元,其中一大款家小孩一人就收到押岁钱8800元。孩子轻易得了钱,就随意浪费,进饭店大吃大喝,进游戏机室迷恋赌博,看黄色录相,买色情书刊等等。对这些缺点和恶习,有的家长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百盘迁就、放纵。“从小学知识,长大学做人”的树大自然直,只养不教已成了家长的普遍心态。从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家长过多关怀、照顾”现已成为中小学生最大的烦恼,结果是父母以伟大的爱心,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使其劳动观念丧失,依赖索取的心理滋生,独立生存能力弱化。浙江绍兴的耿小丽年已21岁,却几乎从未安排过自己的事情,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主生活。97年,她被录取为云南一所大学的新生,但面对远离父母的大学生活,她感到孤独,无所适从,到校一周后就自动退学回家,依靠父母生活。吉林省长白山市20岁潘某某被判死刑前,母亲马某某被特许到监狱看望,当她因疼爱扑到儿子身上时,其子一口咬掉她的一只耳朵,鲜血淋淋吐出后说:
2
“我恨你。”原来父母对这个独子自幼娇生惯养,遇事护短。因此他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依仗父母官位称王称霸。长大参加工作后,更加胡作非为,人称“黑市长”,竟强奸少女24人之多,案发后被判死刑,其母因包庇被收审。对潘某某的父母这种爱而无道、养而不教,坏事也一味迁就、包庇,只能自酿苦果自己吞食,后悔也晚了,这个教训家长们应为之警醒!
国家教委、全国妇联1997年颁布的《家长行为规范》第6条规定:“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对待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真爱孩子的父母,应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从思想、品德、行为、学习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引导孩子在生活、学习、实践中增长才干。要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良行为不姑息迁就、不听之任之,要及时教育,知过必改。而对孩子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疏导,切忌简单粗暴,打骂体罚。有远见的父母既要有爱的感情,又要有管教的理智才行。即要做到爱之适度,严慈兼备。连云港市百佳小公民,连云中学七年级(3)班班长王敏同学、临海路小学五(2)班班长候清竹同学的家长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实践证明,若把爱变成溺爱,重智轻德,不教子做人,“要星星不给月亮”,坏事也护着,爱就会变成害!
现已进入21世纪科技竞争的新时代,国家需要方方面面忠于职守的合格公民,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把着眼点放在培养未来四化建设的“四有”人才上,解开孩子身上种种束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最后,家长们要做到为国育人,身体力行,爱之适度,利国利民。请记住:灿烂的鲜花需要用勤劳的汗水去浇灌,美丽的人生需要用善良的心灵去塑造。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