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枣庄一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山东省枣庄一中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6:14:35

百度文库

混合物成糊状。反应混合物成糊状的原因 。 ⑶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属于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 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反应热 (二)反应热的 1、概念:一定温度 化学反应 能量 1、原理 2、表示:Q 放热:— 吸热:+ 2、实验: 3、获取方式: 仪器、步骤、注意事项 理论计算 实验测定 本节课整体设计是基于学生 必须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学习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认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为化学热力学的内容范畴。本节教学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特别是实验的操作和反思,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但少部分同学对误差分析有些欠缺,需要再强化其认识。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教学反思

课堂评析:

本节课,从古罗马的轮船草料自燃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先学习认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然后结合必修2的学习,逐步过渡到本节的主题——反应热,概念的形成,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中和反应中的反应热的测定,则是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来展开,这样做:一是便于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的不规范和不当之处,便于斧正;二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相互协作,发现别人问题的时候,也反思自己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自己活动有利于形成学习成果,比老师给出实验注意事项,开展误差分析效果要好得多。这也是本节课的设计亮点所在。

本节课的设计亮点还在于各种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学习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生活,来者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

- 5 - 课型 新授课 百度文库

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 导学案 多媒体课件 1、了解反应热的定义,了解焓变的定义。 1、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意义。 2、感受学习化学热力学的严谨性和意义。 4、学习化学学习中的定量分析方法 反应焓变定义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本节内容重点介绍化学反应的焓变,并从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的角度来认识。其中既表示物质变化,又表示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必修2认识过化学反应的两个意义,但没有更深入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争取在原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认知。 教学过程 环节 过渡 教师活动 【过渡】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各物质具有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物质具有的能量我们用——焓表示。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五页内容,了解焓变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图示表示化学反应的焓变 【板书】 焓变: 1、表达式 2、单位 3、焓变示意图 学生活动 听讲 设计意图 由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内容分析 新授 思考、组织语言,归纳 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形成性练习】 如下图,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加深认识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物质的总焓大小 - 6 -

百度文库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来认识。那么,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把这两个方面都表示出来哪? 【合作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表示的意义 积极思考 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便于从本质上把握其内涵 【归纳】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总结: 质→量→能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 (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物质的量比 (3)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后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讨论归纳: 1、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后面用括号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2、在焓变后注明温度。 3、焓变的单位:kJ/mol或J/mol 4、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焓变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焓变数值不变,但改变符合。 同学板演 【交流研讨】 课本第6页,交流归纳出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通过交流研讨,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切忌先给出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写出。 【矫正练习】 课后习题P10第二题 【交流讨论】 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4KJ/mol。在该温度下,取1molN2和3molH2放在密闭容器,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错误,巩固学习成果。 讨论,然后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 认识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纠正学生认知的偏差,形成思维的模型 - 7 -

百度文库

【典型练习】 训练技能、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 形成能力;同A、 H2(g)+Cl2(g)=2HCl(g) △H= - Q1 时进行变式 H2(g)+Cl2(g)=HCl(g) △H= - Q2 训练 B、C(s)+1/2O2(g)=CO (g) △H= - Q1 C(s)+O2(g)=CO2(g) △H= - Q2 C、2H2(g)+O2(g)=2H2O(l) △H= - Q1 2H2(g)+O2(g)=2H2O(g) △H= - Q2 D、 S(g)+O2(g)=SO2 (g) △H= - Q1 S(s)+O2(g)=SO2 (g) △H= - Q2 【变式练习】 如果要比较上述各选项中的两个△H,则会有什么结果? 【高考再现】 (08重庆卷)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A.N2(g)+3H2(g)=2NH3(1); △H=2(a-b-c)kJ·mol-1-1 再现高考在本节内容的呈现,便于把握学习的方向 B. N2(g)+3H2(g)=2NH3(g); △H=2(b-a)kJ·mol 13-1N2(g)+H2(g)=NH3(1); △H=(b+c-a)kJ·mol 2213-1D. N2(g)+H2(g)=NH3(g); △H=(a+b)kJ·mol 22C. 小结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理解,说出你自己的收获。 【当堂检查】 完成《自主学习》P6 当堂达标 归纳、反思 培养学生整合资源的能力 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 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开始下节课的学习 当堂达标 完成习题 导入下节课 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看,其预习下节 侧重点是化学反应的焓变的计算,有些反应的焓变不容易测得,如何求算反应的焓变哪?带着这个问题预习下节。 - 8 -

百度文库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4、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①含义 11.公式 ②表示意义 12.示意图 ③书写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学生活动较多,主要想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动脑、 动手、组织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先让学生交流研讨,然后自己总结书写注意事项,比老师自己让学生好很多,这样记忆比较容易。但在学生书写时容易忽略一些问题,学生思维不太严谨。 课堂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基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一考点来展开,主要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我发现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自己的认知成果和形成技能。老师的作用就是辅助学生,矫正一些认知上的偏差。实际授课时,发现学生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容易忽略个别物质的聚集状态。 2、方程式不配平。

3、计算反应的焓变,很不过关。

个人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部分同学态度不端正,思维不严谨导致的。希望老师们授课时注意。另外,选择练习的层次性和梯度也要老师把握好,不可偏难、偏怪。

- 9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百度文库 混合物成糊状。反应混合物成糊状的原因 。 ⑶通过 现象,说明该反应属于 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总能量。 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反应热 (二)反应热的 1、概念:一定温度 化学反应 能量 1、原理 2、表示:Q 放热:— 吸热:+ 2、实验: 3、获取方式: 仪器、步骤、注意事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