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方式。了解加
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探
究意识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学习难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交换
师:(课件出示)小明在钓鱼。提问:“小明”和“鱼”的位置可以交换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鱼在钓小明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再看25这个数中的“2”和“5”的位置可以交换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52了,数字变大了。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两个问题能不能交换位置啊? 生:不能。
师:在数学中也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些情况就可以交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交换)
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 活动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 根据观察,提出猜想: (1)课件出示
4+6= + = + 6+4=
(2)谁能说出这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板书:加数+加数=和
(3)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组内交
流)
(4)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 2. 学生验证:
(1) 你能照上面的样子再写两组吗?
(2)观察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你所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 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我发现了: 。 我给这个规律起的名字是: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验证时举例证明)
(3)课件出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4)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 (设计意图:用喜欢的方式表示,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 例:◆+●=●+◆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5)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 活动二:探究乘法交换律 学生完成导学案活动二 1.乘法也有交换律吗?
我的猜想: (填有或没有) 举例验证:
我的发现:
2.学生汇报发现结果,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呢? 4. 学生汇报
5.课件出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三、联系生活、运用化定律
1.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感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教材50页例二) 2. 加法、乘法验算。
(设计意图:通过解释应用,明白交换律的价值)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五、达标检测:
1.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填一填。
5 +17 =( )+ 5 45×19 = 19 ×( ) 29 +13 =( )+() ( )×( )=210×30 a + b = ( ) + ( ) △×□ =( )×( ) ( )+( )=( )○( ) ( )○( )=( )×( ) 2. 计算下面各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13+314 31×23
六、拓展延伸:
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
七、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王
爱
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