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教学策略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4 19:28:03

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此重要,儿童文学又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那么学校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特别是教科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状况如何呢?据研究者调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学生的儿童文学学习及其阅读情况;二是教师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以及儿童文学教学现状情况。

从3—6年级小学生的儿童文学学习及其阅读情况看,小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儿童文学;学生对教材中所选入的儿童文学作品基本满意;学生喜欢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原因是开阔视野;学生最喜欢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普遍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年级的学术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更多。

教师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及教学情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关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问题的认识。

他们普遍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但是只是极少数教师接受够系统的学习,更多的教师是通过自学完成的。这说明,我们的示范教育中以及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和漏洞。即使是自学的教师,多数儿童文学知识也不扎实:首先是对儿童文学发展史了解程度不够;其次,对儿童文学文体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再次,对儿童文学文体特征掌握的程度不足;虽然儿童文学的文体范围特别广泛,但是在各种文体的内部特征及其重要性事不尽相同的。例如,童话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有浓重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儿童小说则是为少年儿童所喜欢,易于被他们接受的,并且有助于他们成长的小说,同时应该具有人物、情节、环节这三要素。儿童散文篇幅短小、文情并茂,以真人真实为素材,真实地抒发作者真实的心灵感受和生活体验。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对儿童文学作品之间不同文体特征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对于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掌握还处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状态,所以也很难引导学生对儿童文学进行学习,也不利于发挥儿童文学的功能和作用。最后,在关于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的调查中,有很多教师的认识也还比较模糊。

二是,教师对语文教科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认识。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科书的直接使用者之一的教师无疑对教材最有发言权。对入选教材中的作家作品的熟悉程度看,仅有五分之一的教师对作家作品熟悉。作家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风格都能帮助教师很好地理解文章以及创作特点,并且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等活动。教师有必要对这些内容给予关注和掌握,这也应该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必要成分。对于教科书中入选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满意度看,有近一半的教师不太满意。教科书中的选文除了古诗之外,大约有80%都是儿童文学作品,这样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构建成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师们提出了自己对选文的意见和看法:有的认为选文缺乏时代感,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不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而且偏离年级特点;入选的儿童文学作品缺乏审美性;缺少经典;选文体裁过于单一;过多地强调教育性,使得入选的儿童文学作品缺乏审美性;入选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缺乏童趣,过于抽象,经不起推敲;成人化倾向比较严重;缺乏古典文学的启蒙和渗透等。针对这些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增强选文的可读性,重点在语言方面;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趣性,如生活情趣等;深入调查研究儿童的需要,了解儿童的喜好;根据儿童现阶段的生活需要编排文学作品,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用此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加大选文的比例,在注重其时

代性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强调与儿童进行交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年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儿童文学作品。

三是,教师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一直存在着分歧。教授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作品的区别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最难把握的方面,经过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文章作品的感悟;作品中情感的控制和把握;学生的多元解读与理解;儿童情趣的处理;对学生语言、写作等能力的提高;教育性欲审美性的协调统一;审美教育尺度的把握等。关于儿童文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部分认为对儿童文学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他们在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教师对学生课外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

想在短期内使培训行之有效:首先,应该要明确儿童文学与小学教学的关系,认清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其次,传授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时候,要让教师运用这些知识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日后可以在教学中发现儿童文学中特有的审美品质;最后,要让教师们多关注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因为多掌握当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并且可以更好地多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 儿童诗的鉴赏及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儿童诗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儿童诗“以饱蕴情感的诗的形象、优美深邃的意境,引发少年儿童的丰富联想,沟通交流感情,启迪心灵,使他们获得美的薰染和享受。”

人教社新编教材第三册就共有《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株紫丁香》、《假如》、《红领巾真好》、《四季的脚步》等六篇儿童诗。新课标对儿歌的阅读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所选择的几首诗来说,落实以上目标应该是不难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想象如何展开,情感体验如何激发,感受到的语言美怎样表现出来”才算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

儿童诗歌的赏析关注五个方面:情感抒发的童真童趣;形象捕捉的儿童特点和新颖独特;想象的大胆奇特;构思的巧妙别致;语言的天真口吻和音韵美。重点是感受其中浓郁的儿童情趣,回归赤子之心。

对于儿童诗歌的教学策略,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仍然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循:

1)打碎诗歌的“神圣”光环

有人说“孩子天生是诗人”,这句话可以给广大教师足够的信心。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碎罩在诗上面的那一圈“神圣”的光环。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三年级上《小露珠》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习题:

小露珠 。小青蛙看见了,说:“ 。 ” 小露珠 。小蟋蟀看见了,说:“ ”; 小露珠 。小青蛙看见了,说:“ 。 ”

口头完成填空后,老师请孩子们将这些句子分行,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小露珠蹦到荷叶上, 小青蛙看见了,

说:“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小露珠爬到草秆上, 小蟋蟀看见了,

说:“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小露珠落到花朵上, 小蝴蝶看见,

说:“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然后他请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完,老师问学生们:“读了这些话,你们有哪些想法,可以跟老师说说吗?”有孩子说:“有趣!”有孩子说:“它里面把小动物当人写了。”有孩子说:“这个样子像诗一样了。”于是,这位语文老师又借机见缝插针紧跟着说:“你说得很对!这就是诗!”孩子们听完显出欣喜的神色,他们没想到诗的创作如此平常、简单。而后,老师就叫同学运用书中的句子也照样子写写,孩子们非常高兴,略为小试皆有所成。这种教法正合了袁枚所说的:“善取皆成佳句。”“求诗与书中。”接下来,老师又借机介绍了一首小朋友的诗,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写诗并没有那么许多的规矩,不外乎他们所说的“有趣”、“当人写”、“分行”、“最好押押韵”如此而已。

从此,这些孩子们开始了童诗和儿歌的写作。当然,他们们并非不知写诗歌并不是没有难处,诗用更为形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就是难点,而要达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清?袁枚)那就更难了。这位老师在这里说创作诗歌容易,也是如《水浒传》中时迁盗甲赚金枪徐宁上梁山的手法,先易后难,一步一步引其深入,最后欲罢不能。 为此,当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这位老师每周都至少给他们讲一首现代童诗或儿歌,和一次他们的诗作讲评,讲评中多以表扬、赞赏为主,不给他们施以框框条条,只是引导他们用自己童稚的心灵去观察、去发现,用他们特有的思维去想象、去感受,用他们纯朴的语言去表达、去创作。逐渐地,孩子们的见识广了,手脚也放开了,一个一个的惊喜令人兴奋不已。

2)打磨孩子们的“灵性”

曾经有人抱怨现在的孩子比较冷漠,情愿长时间地与电脑上的网友沟通,也不愿与父母亲热几分钟。他们的情感之河好像是干枯了似的,待人处世也少了那股子灵气,而多的是与

其年龄不相称的浮躁。而诗的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不拘格套,但抒性灵。”(明?袁宏道)“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明?焦 竑 )这里的性灵就是指细腻平和的情感。诗能平和人的感情,改变人的气质。孩子们的感情并不是真的干涸了,而是被其它急功近利的欲念覆盖了,就如久不用的明镜蒙上了灰尘,只要帮它拭去,就能显出明镜原有的灵光来,这就是要我们打磨孩子的“灵性”。要打磨孩子的“灵性”,先要打开孩子的情感之门,孩子们的情感之门不是一扇,我们准备的钥匙也不应是一把。但总的来说,我们的辅导活动应在“ 趣”字上站定脚跟,“真”字上下功夫。

例如,围绕一个物像进行一系列的想像与联想,用速写的方式再现一种事物的意境。有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关于《风》的题目,问学生:“风是什么?会干什么?”孩子们说:“风是妈妈的手,它轻轻地抚摸我的脸。”“风是爱看书的小娃娃,它不停地翻着我的书。”“春风是小剪刀,剪出了柳树的叶子。”“西北风是一群群小坏狼,把我的耳朵咬得痛痛的。”……这样无数次地形容,不要管他们所说的合不合理,只要情真就可以,总会有动人的句子出来沁人心脾。所谓“采诗如散赈,宁滥毋缺”(清?袁枚)这种风暴式的练习,容易激发起学生灵气,他们互相引导,互相比试,用美丽真切的诗句宣泄着自己的感受。

3)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唤醒儿童审美想象空间

《春天》(课文内容: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冰雪那么听话,都化了。/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小草那么听话,都绿了。/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

案例一: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春天来了,春姑娘穿着彩色的衣裙在和小河、小草和花儿说话,那么你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吗?我们就来逐句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第1句。 (1)小声读第1句话。 思考:

①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②冰雪为什么融化? ③春天会对冰雪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思考题,反复小声读课文,边读边认真观察插图中小河的变化。 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插图,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谈自己的理解。 ①回答第1个问题时,只要大概意思对就可以了。春天来了,冰雪化了。

②认真看图,你看到小河什么变化呢?小河的冰渐渐化了,化成水在缓缓地流动。要让学生理解到,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如此重要,儿童文学又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那么学校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特别是教科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状况如何呢?据研究者调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学生的儿童文学学习及其阅读情况;二是教师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以及儿童文学教学现状情况。 从3—6年级小学生的儿童文学学习及其阅读情况看,小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儿童文学;学生对教材中所选入的儿童文学作品基本满意;学生喜欢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原因是开阔视野;学生最喜欢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普遍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年级的学术参与儿童文学创作的更多。 教师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及教学情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关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问题的认识。 他们普遍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但是只是极少数教师接受够系统的学习,更多的教师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