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与案例

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与案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46:36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居民点、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1)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常采用的居民点预测计算公式为:

Z=N*J

式中:Z代表规划目标年居民点用地面积,N代表规划目标人口数,J代表人均居民点用地指标。

表16-2 我国城市人均用地现状及规划指标 (单位:平方米) 城市规模(100万人以上) 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 大城市(50-100万人) 中等城市(50-100万人) 小城市10-20万人) 小城市(10万人以下) (2)城镇用地需求预测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量=预测村镇总规模面积-村镇现状面积。

现状 57.9 74.0 81.1 92.6 101.1 规划 70-90 80-100 90-110 90-110 90-110 St=F/(1+ae-b)

其中式中:F——可见的用地的上限;

St ——t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3)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预测

独立工矿用地是指远离城镇,不在城镇范围的工业、企业和采矿用地。常用的预测方法如下:

Q=P/A –R

其中: Q——规划年独立工矿用地规模 P——规划年工业企业产值(万元)

9

A——规划年城镇内工业企业用地规模 R——规划年城镇内城镇内工业企业用地规模 (4)交通用地需求预测

交通建设用地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港口码头用地、民用机场用地等,各种用地特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预测方法,主要如下:

① 铁路用地需求预测

Q??DiLiin其中式中: Q——新增铁路用地总量(公顷);

Di——规划期内计划修建或改建的第i条铁路(米); Li——规划期内计划修建或改建的第i条铁路的长度(千米); n——新修建或改建铁路的条数。 ②公路用地需求预测

Q???iSDiin式中:Q——规划年公路用地总量(公顷);

?i——规划年第i等级的公路密度(千米/公顷)

Di——第i等级公路宽度(米); S——区域土地总面积(公顷); n——新修建或改建铁路的条数。 ③港口码头用地需求预测

可根据规划年河运或者海运量确定港口个数规模和位置,并根据港口建设的有关技术要求计算规划年港口码头用地规模。

④民用机场用地需求预测

根据规划年航空发展要求,预测机场容量和规模机场占地规模。 (5)水利用地需求预测

将规划期内新修建或改建、扩建水利设施项目用地相加,同时分析规划期内将被废弃的水利设施,从而计算出规划期内水利设施净增减量,并预测出规划期末的水利设施用地的占地面积。水利设施项目包括水库、堤坝、水闸、电站、渠道等项目。其中水电站、水闸、属于点状工程,可按照设计占地规模计算;堤坝、渠道属线性工程,可根据设计标准,按照长度乘以宽度计算占地面积;水库属面状工程,可根据设计容量及水库淹没区的地形

10

情况,求取水库淹没面积。

3、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

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

(1)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划定生态保护用地或不能用于建设的用地。

著名景观生态学家Haber提出10%急需法则:即在给定的区域自然单元之内,一般土地利用类型不能单一,至少10%-15%为它用或者自然保护区。在一个给定的自然单元内集约农业或城市土地利用中至少有平均10%的表面被自然植被或半自然区占据。它是允许足够的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存的一般设计原则。

(2)基于生态足迹测算各种具有生态生产力土地面积。

加拿大所属哥伦比亚大学威廉?雷斯(Willian Rees)教授及其学生维克内格(Mathis Wackernagel)教授首次提出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特定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销纳所必需的生产土地面积,它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

生态足迹的单位是gha(globa hectare),即“全球性公顷”,并非通常的土地面积公顷(hectare),一个单位的“全球性公顷”,相当于1hm具有全球平均产量的生产力空间。利用生态足迹指标可以判断需求与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检验供给的可持续性。

生态足迹的任务是计算各项消费所使用的gha为单位的土地,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各类消费所使用的土地Si:

2

Si = Ci / Yi=(Pi + Li - Ei) / Yi

式中:Ci为i项消费总量;Yi为i 类土地生产力;Pi 为i项当地生产量; Li 为 i项消费的进口量;Ei 为i 项消费出口量。

2)计算总土地占用

∑Si = S1+ S2 + S3+ S4 + S5 + S6

式中:S1为耕地; S2 为草地;S3 为建筑用地;S4 为林地;S5为近海水域;S6为能源用地。

3)折算为生态足迹EF

11

EF=∑ Si * fi / P

式中:fi为各类土地的等量因子;P为人口。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为综合法和成分法。综合法(compound approach)即自上而下利用国家的数据归纳,而区域(自治省、直辖市)、行业、公司、学校、个人的生态足迹采用Simmons等创造的“成分法”(component approach)即自上而下利用当地数据。表16-3中可见,1999年全球平均每人的生态足迹是2.33gha,该年每人可提供的平均面积仅1.91 hm,生态足迹的赤字没人为0.42 hm。

表16-3 全球生态足迹(1999年)

全球可提供的生产力面积 标准化后的面积/gha 0.53 0.27 0.87 0.14 0.10 0.00 1.91 2

2

全球需要 等量面积 因子总和需求/hm2 标准化后的需求/gha /gha/hm2 全球面积/hm2 耕地 草地 林地 渔城 建筑用地 能源用地 合计 2.10 0.50 1.30 0.40 2.20 1.30 7.80 0.25 0.21 0.22 0.40 0.05 0.86 1.99 0.53 0.10 0.29 0.14 0.10 1.16 2.32 0.25 0.58 0.65 0.39 0.05 0.00 1.92 资料来源:Wachernagel et al ,Tracking the ecological overshoot of human ecinomy, PNAS,2002

16.4.4土地供给预测方法与评价

1、土地供给的概念

土地供给分为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土地自然供给指大自然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的总量;土地经济供给是指土地自然供给中人类实际利用的部分。土地自然供给是

12

搜索更多关于: 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与案例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居民点、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1)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常采用的居民点预测计算公式为: Z=N*J 式中:Z代表规划目标年居民点用地面积,N代表规划目标人口数,J代表人均居民点用地指标。 表16-2 我国城市人均用地现状及规划指标 (单位:平方米) 城市规模(100万人以上) 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 大城市(50-100万人) 中等城市(50-100万人) 小城市10-20万人) 小城市(10万人以下) (2)城镇用地需求预测 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量=预测村镇总规模面积-村镇现状面积。 现状 57.9 74.0 81.1 92.6 101.1 规划 70-90 80-100 90-110 90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