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山市顺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佛山市顺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佛山市顺德区统计局(2009年4月29日)
2008年,顺德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好字优先、以人为本“的思路,实施”内提外引、内强外优“的经济工作方针,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156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8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59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517.84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0%、64.8%和33.2%。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长15.7%,建筑业增长12.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6%,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8.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2.1%,金融业增长13.3%,房地产业增长7.4%,其他服务业增长17.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1.7%。民营经济增加值993.21亿元,增长16.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0512元,增长14.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766元,增长14.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7.2%,服务工程价格上涨0.2%。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3.1%,居住类上涨5.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2.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1.3%,交通及通信类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92.8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全年推荐本地人就业2.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年末全区登记失业人员1.14万人,全区登记失业率1.7%,比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环境约束增加等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对经济增长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受
1 / 7
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增大。
二、农业
全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种植业13.57亿元,下降4.2%;水产养殖业42.09亿元,增长6.9%;畜牧业10.33亿元,增长3.5%。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6885亩,比上年下降22.6%。其中,花卉种植面积56754亩,下降22.7%;水果种植面积9205亩,增长15.9%。全年蔬菜产量101083吨,增长0.2%;水果产量16111吨,增长15.7%。全年肉类总产量44961吨,增长4.1%。其中猪肉产量30115吨,增长4.2%;禽肉产量14842吨,增长3.9%。全年水产品产量232754吨,下降0.1%。其中,河涌捕捞898吨,下降0.3%;鱼塘养殖231856吨,下降0.1%。全年共投入农田基本建设资金9443万元,共整治基塘13268亩,清涌竣河105条164公里,修建排灌站5座、灌渠38条19公里,新建和改造农田电网30公里,机耕路114条132公里。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8.43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6.3%;化肥施用量(折纯)9150吨,下降4.7%;农村用电量95.09亿千瓦时,增长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398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89.49亿元,增长19.8%。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97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77.42亿元,增长16.1%。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0.52亿元,增长15.3%;有限责任公司产值814.15亿元,增长19.4%;股份有限公司产值908.15亿元,增长21.6%;私营企业产值577.72亿元,增长22.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955.63亿元,增长12.6%;外商投资企业产值422.14亿元,增长34.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2388.96亿元,增长18.5%;重工业1300.52亿元,增长22.3%。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65.5:34.5变为64.8:35.2。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民营企业产值2315.11亿元,增长21.5%,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八大支柱产业产值2840.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家用电器制造业1757.10亿元,增长18.2%;机械装备制造业
2 / 7
353.52亿元,增长33.9%;电子通信制造业238.29亿元,增长39.9%;纺织服装制造业220.88亿元,增长15.4%;精细化工制造业116.33亿元,增长119.7%;家具制造业72.85亿元,增长38.3%;印刷包装业71.53亿元,增长34.2%;医药保健制造业9.61亿元,下降81.6%.2008年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6.0,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资产贡献率8.5%,资本保值增值率104.9%,资产负债率67.6%,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5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9%,全员劳动生产率12.67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6.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30.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实现利润总额83.4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实现利税总额127.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77家,比上年增长2.6%;完成施工产值107.55亿元,增长22.0%;实现增加值31.44亿元,增长2.7%;实现利税总额14.79亿元,下降1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7.25亿元,下降3.1%;更新改造投资65.19亿元,增长55.4%;房地产开发投资94.61亿元,增长17.1%。分投资主体看,外源型经济投资44.82亿元,下降18.9%;内源型经济投资257.02亿元,增长20.0%。其中民营经济投资115.48亿元,下降8.8%。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15亿元,下降77.4%;第二产业投资98.42亿元,下降5.4%。其中工业投资98.16亿元,下降5.5%;第三产业投资203.27亿元,增长23.5%。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品房住宅投资80.32亿元,增长30.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780.76万平方M,增长12.7%。其中住宅673.29万平方M,增长13.6%。商品房竣工面积160.17万平方M,下降13.4%,其中住宅143.49万平方M,下降10.8%。商品房销售面积174.62万平方M,下降45.0%,其中住宅154.74万平方M,下降47.3%。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52.06万平方M,增长20.1%,其中住宅27.39万平方M,增长78.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04.67亿元,增长23.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2.14亿元,增长24.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
3 / 7
增长42.2%,肉禽蛋类增长9.9%,服装类增长7.8%,汽车类增长2.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9%,日用品类增长8.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9%,通讯器材类下降3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0%,家具类下降31.0%,化妆品类增长22.1%,金银珠宝类下降8.0%。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7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出口129.96亿美元,增长8.6%;进口41.06亿美元,增长4.6%。出口大于进口88.9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4亿美元。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4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制造业占75.8%,房地产业占16.3%,建筑业占6.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0.5%,批发和零售业占0.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4.48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40万吨,比上年增长1.1%;内河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3%;港口码头泊位个数71个,比上年减少6个。
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2.44万辆,比上年增长13.6%。其中,载客汽车16.08万辆,增长18.0%;载货汽车6.08万辆,增长3.4%。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8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5亿元,增长7.8%;电信业务总量78.47亿元,增长15.2%。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02.06万户,下降1.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71.00万户,下降0.3%。全年全区旅游总收入6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旅游创汇3.38亿美元,增长16.2%。全年共接待过夜游客人数254.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其中,外国人10.80万人次,下降1.0%;港、澳、台同胞30.95万人次,增长0.8%;国内旅客212.54万人次,增长8.0%。
八、财税、金融、证券和保险
4 /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