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4.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案1苏教版选修6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设计理念】
本节课首先回顾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形成判断平衡移动的思维模式。然后设定新的变量——压强,提出问题“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状态?”按照上节课的探究方法,先思考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然后动手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在这个过程在,通过实验产生了新的观念,进而又将这一观念加以应用,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创造性的过程分析和应用能力。同时,体会勒·夏特列原理定性分析的局限性和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读不懂题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题目所提供信息,其原因和学生不善于形象思维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会适时让学生设计某反应发生时的情景,并画出来,再口头描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化学反应的限度第四课时,教程紧随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设定恒温条件,改变体系的压强,讨论压强是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教程提供了实验探究、交流·研讨、身边的化学和历史回眸等素材,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生在课程中从实验探究获取直观体验,通过勒·夏特列原理定性解释实验现象,获取新的观念。通过交流·研讨,利用比较Q与K的大小来定量判断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状态。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体验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在化学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从定性描述逐步过渡到定量描述,同时感悟本节的基本学科观念、方法,初步构建微粒观、动态观和定量观。学生知道可逆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用理论加以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如何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验证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何利用比较Q与K的大小的方法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方法,这对本节课学生的讨论环节提供了方法支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用勒?夏特列解释实验现象。 2.学会利用比较Q与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类比迁移,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创造性思考的方法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环境】
实验、学案、多媒体 【教学方法】
回顾梳理——实验探究新观念——新问题研讨——点拨引领——变式练习——拓展提升 【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时间 温度的影响: 完成表格 温度 K Q K 移动方向 吸热总结解题思路 反应 3+-Fe+3SCN Fe(SCN)3 放热反应 完成练习 浓度的影响: 分享解题思路 练习:在常温常压下,向 10 mL 0.01 mol/L FeCl3 溶液中滴入 1 mL 0.01 加入少量 KCl 晶体: mol/L KSCN 溶液,可发生反应 FeCl3学生1:逆向移动 +3KSCN 3KCl + Fe(SCN)3,达平衡后溶液显红色。请问向溶液中加入学生2:不移动。利用离少量 KCl 晶体,化学平衡是否移动?+-子反应的实质分析,K、Cl加入少量水呢? 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不参加反应,故不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加入少量水: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升高c(A)平衡向减小c(A)方向移动。 降低c(A)平衡向增大c(A)方向移动。 学生:Q变大,逆向移动回顾温度、浓度 对化学平衡影响 的探究过程,便 于学生迁移应 用,形成判断平 衡移动的思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复习 引入 5分钟
教学环节与时间 (也可能不会分析)。 模式 初步体会勒· 夏特列原理 认识类比迁移 问一问,想刚才的练习还有另外一种解题思路:把加入水水类比成扩大气体的体积,过渡 减小压强影响化学平衡。 4分钟 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平衡状态呢?我们今天就通过实验探究弄明白。 鼓励学生生自由联想,预留思考时间 了解类比思想 一想 思考如何通过实验 提高探究证明压强是否影响 兴趣 化学平衡。 同时扩阔准备实验 学生 的思考空间 记录实验现象,完成表格 实验1 实验2 先 现先 象 后 后 终 终 分 析 结 论 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在实验1中,颜色先迅速加深,这不是平衡移动引起的现象;后逐步变浅是平衡移动的现象。最终颜色依然比第一支针筒中NO2的颜色深,说明平衡移动只能减弱压强的变化。 做一做:通过典型 实验探究压强对化 学平衡的影响。 评一评:由实验现 象的分析入手,总 结归纳,得出规律。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的方法和创造性的 过程分析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 验 探 究 小 组 讨 论 10分钟 三支针筒中均抽入10 ml NO2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 实验1.将第二支针筒活塞迅速推至5 ml 处。 实验2.将第三支针筒活塞迅速拉至20 ml 处。 请观察针筒中气体颜色变化,并尝试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根据学生反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 1.哪一个现象是平衡移动引起的现象? 2.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否抵消压强的变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